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中医古籍 » 伤寒论 » 伤寒论浅注…

白头翁汤方

唐宗海
唐宗海

白头翁(二两)  黄连  黄柏  秦皮(各三两)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

蔚按:(厥阴标阴病,则为寒下;厥阴中见病则为下利;下重者,则经所谓暴注是也。白头翁临风偏静,特立不挠,用以为君者,欲平走窍之火,必先定摇动之风也。秦皮浸水青蓝色,得厥阴风木之化,故用以为臣。以黄连、黄柏为佐使者,其性寒能除热,其味苦,苦又能坚也,总使风木遂其上行之性,则热利下重自除。风火不相煽而燎原,则热渴,饮水自止。)

补曰:市中白头翁繁茸曲屈,形如蒿艾,其叶外白内青,又名白茵陈,实非白头翁也。盖白头翁一茎直上,四面细叶,茎高尺许,通体白芒,其叶上下皆白茎也,花微香而味微苦,乃草中秉金性者,能无风独摇,以其得木气之和也,有风不动,以其秉金性之刚也,故用以平木熄风。又其一茎直上,故治下重,使风气上达而不迫注。此药四川田野多有,川人多能识之,与川柴胡同形而大小青白之色不同,惜川柴胡天下亦不知用,皆未考仲景之药性故也。

(厥阴病,)下利腹胀满(为里寒。)身体疼痛者(为表寒,夫脏寒生满病,厥阴之脉挟胃,寒甚则水谷之气下行,阴寒之气上逆,故不惟下利,而且胀满也。表里相权,以里为主,必也)先温其里,(里和而表不解,始)乃(专)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此节言寒在表里,治有缓急之分也。

述:下利而腹胀满,其中即伏清谷之机。先温其里,不待其急而始救也。里和而表不解,可专治其表。朱注云攻,专治也。此不曰救而曰攻,义同。

下利欲饮水者,以有(少阳火)热(在中,阴液下泄而不得上滋)故也。(以)白头翁汤主之。

此节言热淫上下,方有一贯之道也。

述:此申明白头翁汤能清火热以下降,而引阴液以上升也。

(厥阴)下利谵语者,(中见火化,与阳明燥气相合,胃气不和,)有燥屎也。(厥阴忌下,有燥屎,不得不下也,)宜小承气汤(微和胃气)。

述:此言中见火化,上合燥气而为阳明燥实证也。

(前既详下利后之死证,今试言下利后不死之证。)下利后(水液下竭,火热上盛,不得相济,乃)更(端复起而作)烦,(然)按之心下濡者,(非上焦君火亢盛之烦,乃下焦水阴不得上济之烦,此)为虚烦也,宜栀子豉汤(以交水火)。

此言下利后水液竭,不得上交于火而为虚烦也。

(厥阴包络属火而主血,)呕家有痈脓者,(热伤包络,血化为脓也。此因内有痈脓,腐秽欲去而呕。若治其呕,反逆其机,热邪内壅,无所泄矣,必)不可治呕,脓尽(则热随脓去,则)自愈。

述:此章凡四节,俱论厥阴之呕,有气血寒热虚实之不同也。

补曰:便脓血属厥阴,呕脓血亦属厥阴,则知厥阴主血脓,并知风热相煽则血化为脓,凡治一切脓血,皆得主脑矣。

(厥阴病气机上逆而)呕,(里气大虚)而脉弱,(气机下泄而)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阴阳之气不相顺接也。上者自上,下者自下,有出无入,故为)难治。(若欲治之,且以)四逆汤主之。

述:此言上下内外气机不相顺接,而为难治之证也。

(有声无物而)干呕,(其所)吐(只是)涎沫,(兼见)头痛者,(厥阴之脉挟胃上颠故也,以)吴茱萸汤主之。

此言厥阴阴寒极盛,津液为寒气绊逆而上,故所呕皆涎沫而无饮食痰饮,而且逆行颠顶而作头痛,非此大剂,不能治此剧暴之证。方中无治头痛之药,以头痛因气逆上冲,止呕即所以治头痛也。

(厥阴主阖,不特借中见之化,尤借中见之枢,今)呕而发热者,(阖而不能枢转也,以)小柴胡汤主之。

此厥阴病从少阳之枢而治之也。发热二字应是寒热往来。

述:厥阴与少阳为表里,邪在厥阴,惟恐其厥逆下利。若见呕而发热,是脏邪还腑,自阴出阳,无阴邪变逆之患矣,故当从少阳法治之。

(伤寒以胃气为本,不独厥阴然也,而厥阴不治,取之阳明,尤为要法。)伤寒大吐大下之,(则内既)极虚,复极汗出者,(则外亦极虚,虚则气少,不得交通于内,徒怫郁于外,故)以其人外气怫郁,(恰如外来之邪怫郁于表。医人认为邪热不得汗,)复与之水,以发其汗,(既虚且寒,)因(而)得哕。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述:此言伤寒以胃气为本,故特结胃气一条,以终厥阴之义。盖汗吐下皆所以伤胃气,故于此总发明之。仲景书哕即呃也,哕为重症,与方书呕吐哕作一类者不同。

(哕既有虚寒之证,亦有实热之证,厥阴之经,抵少腹,挟胃上,入颃嗓,凡哕呃之气,必从少腹而起,由胃而上升于咽嗓故也。)伤寒哕而腹满,(必其人前后便不利,水火之气不得通泄,反逆于上而作哕矣。)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则(哕)愈。

述:即一哕通结六经之证,以见凡病皆有虚实,不特一哕为然也。然即一哕,而凡病之虚实皆可类推矣,故于此单提哕证一条,不特结厥阴一篇,而六篇之义俱从此结,煞是伤寒全部之结穴处也。夫伤寒至哕,非中土败绝,即胃中寒冷,然亦有里实不通,气不得下泄,反上逆而为哕者。《玉机真脏论》曰: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谓五实,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今哕而腹满,前后不利,五实中之二实也。实者泻之,前后大小便也,视其前后二部之中何部不利,利之则气得通,下利而不上逆,哕即愈矣。夫以至虚至寒之哕证,而亦有实者存焉。则凡系实热之证,而亦有虚者在矣。医者能审其寒热虚实,而为之温凉补泻于其间,则人无夭札之患矣。

伤寒论浅注补正卷六终

专题:伤寒论浅注补正
来源:《伤寒论浅注补正》
上一章:张仲景伤寒论原文浅注补正目录
下一章:伤寒论浅注补正卷七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