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124.太阳病…

伤寒论第124条

刘渡舟
刘渡舟

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鞕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132)抵当汤方:

水蛭三十个,熬 虻虫三十个,熬,去翅足 桃仁二十个,去皮尖 大黄三两,酒浸

上四味为末,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再服。

【解析】本条论述蓄血重证的辨治。

文中的“抵当汤主之”,当移至“下血乃愈”之后。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为何出现“脉微而沉,反不结胸”?有的注家提出,“表证仍在”之后,当有“而反下之”一句,这样才与下句“反不结胸”衔接自然而合乎常理。因为本论有“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的论断,即太阳在表之邪不解而误用泻下,往往引起邪气内陷而形成结胸证,这样,脉也随之由浮而变沉。但今反不结胸,而其人发狂,出现打人毁物、不避亲疏等证,说明太阳邪热未陷于胸,而是随经入腑,深入下焦,与血搏结形成的太阳蓄血证。太阳蓄血,热与血结于下焦,故而“少腹鞕满”。硬者,坚硬也,医者可触按而知;满者,胀满也,为患者的自觉症状。病在血分,无关于气化问题,故小便自利。

太阳之邪随经入腑,可形成蓄水和蓄血两类病变。蓄水者,小便不利;蓄血者,小便自利,故两证有别而辨识不难。但蓄血证又有轻重之别,若热与血初结而热重于瘀者,证见“少腹急结”,病势较为轻浅,尚有“血自下,下者愈”的机转;若血不自下者,则用桃核承气汤下之。至于本证则是热与血久结而瘀比热重,证见“少腹鞕满”,瘀已成形,势为深重,故非下不可,当用下血峻剂抵当汤。“所以然者”,是作者自注句,言知其然,也应知其所以然,是太阳在表,邪热随经入里,与血相结于下焦的缘故。

抵当汤之所以名“抵当”,解释不一。有人认为,这种下焦蓄血重证,非他药所能及,唯有此四药足以抵当而攻克之,故名曰抵当汤。有人则反对此说,认为若因其方峻猛而命名,那么十枣汤、大陷胸汤攻逐之力,也非比一般,而为何不名冠“抵当”呢?然据考究,方中水蛭,古又名“至掌”,故也有医家称此方为至掌汤,而后人讹称抵当汤。我们则认为对于方名的原义不必过细考证和追究,重点应在于掌握其方义及临床适应证。

抵当汤为破血逐瘀之峻剂,既有大黄、桃仁的植物药,又有水蛭、虻虫的动物药,其遣药组方可谓是集活血化瘀之大成,非一般活血剂所能比拟。水蛭味咸,虻虫味苦,二药相配,破血之力尤峻,又得大黄泄热逐瘀以推荡,桃仁行血化瘀以滑利,可奏血下瘀行,诸证尽愈之效。应注意水蛭不可生用,原文云“熬”,即是水炒入煎。虻虫去翅足,也当炒用。服汤后,“不下再服”,意在言外,得下则止后服。

上一章:任应秋·伤寒论第124条
下一章:胡希恕·伤寒论第124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