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148.伤寒五…

伤寒论第148条

任应秋
任应秋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校勘】《玉函经》:“在里也”作“病在里”。

【串解】成无己云:“伤寒五六日,邪当传里之时,头汗出,微恶寒者,表仍未解也。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邪结于里也,大便硬为阳结,此邪热虽传于里,然以外带表邪,则热结犹浅,故曰阳微结。脉沉虽为在里,若纯阴结,则更无头汗恶寒之表证。诸阴脉皆至颈胸中而还,不上循头,今头汗出,知非少阴也,与小柴胡汤,以除半表半里之邪,服汤已,外证罢而不了了者,为里热未除,与汤取其微利则愈,故云得屎而解。”

这条主要在辨明阳极似阴的症状,自“头汗出”至“脉细”,都很像少阴证,但据仲景临床的经验,却不是少阴证,而是小柴胡证,甚或还是大柴胡证。

惟“所以然者”一段,不是《伤寒论》的法度,颇有分析认识的必要。少阴篇第283条云:“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第300条云:“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第325条云:“少阴病,下利,脉微,呕而汗出。”可见凭汗的“出”与“不出”,而判断为是少阴非少阴,这不是临床事实,何况汗出多亡阳,往往是招致少阴证的由来,所以这段文字是值得考虑的。

【语译】患伤寒病到了五六天上,头部出汗,些微恶寒,手脚现冷,胃部胀满,食欲不好,大便干燥,脉搏沉细,这叫作阳微结证,是由于表证未解,里证并发而造成的。“脉沉细”虽是里证,但它不断地出汗恶寒,仍然有轻微的表证存在,假使是“纯阴结”便完全是里证,丝毫没有表证的现象,而这阳微结证,在病理变化上是属于半表半里的性质,不能够仅凭脉搏的沉细或紧而认为是少阴病(所以然四句不译),治疗的方法,可以选用小柴胡汤,如吃了药,里结证还不减轻,可考虑大柴胡汤一类的方剂,泻通燥屎就行了。

上一章:张仲景·伤寒论第148条
下一章:刘渡舟·伤寒论第148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