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157.伤寒汗…

伤寒论第157条

曹颖甫
曹颖甫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生姜泻心汤方

生姜四两甘草 人参各三两干姜一两黄芩三两半夏半斤大枣十二枚黄连一两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一证,恶寒无汗者,自以汗出表解为向愈之期。但汗发太过,胃中津液耗损,亦时见调胃承气之证,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皆似之。但令发汗透畅,太阳水气悉由皮毛外泄,则必无未尽之水液,从三焦水道流注胁下而为胀满,亦必不至水气混杂太阴寒湿,致腹中雷鸣而下利。夫胃中胆汁生燥,故不和;胆胃上逆,则干噫食臭;太阳标热,合水气结于胃之上口,故心中痞硬。水气吸于标阳,乃不能由肾下出膀胱,以至凝结于胁下。胁下固肾脏所居,输尿之关键也。水道不通,则溢入大肠,雷鸣而下利。痰饮之水流胁下,及水走肠间,沥沥有声,其证情正相类也。然则仲师何以不用猪苓汤、五苓散?曰:此必无济也。阳热吸于上则水气必难下达,不去其上热,则水道不行,故用生姜泻心汤。生姜、半夏以泄上源之水,黄芩、黄连以清上焦之热,炙草、人参、干姜、大枣以扶脾而温中,则上热去,下寒消,而水道自通矣。按:此证与后文腹中痛欲呕吐者略同。故黄连汤方治即为生姜泻心汤之变方,但以桂枝易生姜、黄芩耳。究其所以不同者,则以非苓、连并用,以肃降心肺两脏之热,而痞将不去也。附子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大黄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并同,可见立方本旨矣

上一章:胡希恕·伤寒论第157条
下一章:张锡驹·伤寒论第157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