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161.伤寒发…

伤寒论第161条

恽铁樵
恽铁樵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汤主之。《玉函》《脉经》“发汗”作“汗出”,“复”作“覆”。成本、《玉函》“赭”后有“石”字。

方有执云:解,谓大邪已散也。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正气未复,胃气尚弱,而伏饮为逆也。

汪琥云:此噫气,比前生姜泻心汤之干噫不同。是虽噫而不至食臭,故知其为中气虚也。与旋复代赭石汤,以补虚散痞下逆气。

旋复代赭汤方

旋复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成本有“切”字代赭一两。《玉函》、成本“代赭石”甘草三两,炙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成本“上”后有“件”字。

周扬俊云:旋复花能消痰结,软痞,治噫气。代赭石止反胃,除五脏血脉中热,建脾。乃痞而噫气者用之,谁曰不宜?于是佐以生姜之辛,可以开结也,半夏逐饮也,人参补正也,甘草、大枣益胃也。予每借之以治反胃噎食,气逆不降者,靡不神效。

《伤寒类方》曰:《灵枢·口问篇》云:寒气客于胃,厥逆从下上散,复出于胃,故为噫,俗名嗳气,皆阴阳不和于中之故。此乃病已向愈,中有留邪,在于心胃之间,与前诸泻心法大约相近。本草云:旋复治结气胁下满,代赭治腹中邪毒气。加此二物,以治噫气。余则散痞补虚之法也。

吴仪洛《方论》曰:去滓复煎,亦取共行其事之义,与生姜泻心汤等同义。

《活人书》曰:有旋复代赭石证,其人或咳逆气虚者,先服四逆汤,胃寒者,先服理中丸,次服旋复代赭汤,为良。

喻氏《寓意草》曰:治一人膈气,粒食不入,始吐清水,次吐绿水,次吐黑水,次吐臭水,呼吸将绝。一昼夜,先服理中汤六剂,不令其绝,来早转方,一剂而安。《金匮》有云: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石汤主之。吾于此病,分别用之者有二道:一者以黑水为胃底之水,此水且出,则胃中之津,久已不存,不敢用半夏以燥其胃也;一者以将绝之气,止存一系,以代赭坠之,恐其立断,必先以理中,分理阴阳,使气易于降下,然后代赭得以建奇奏绩。乃用旋复花一味煎汤,调代赭石末二匙与之,才入口,即觉其转入丹田矣。但倦之极,服补药二十剂,将息二月而愈。

铁樵按:此条亦误。既云汗吐若下而病解,是汗吐下不误,不当见心下痞,噫气不除。既见心下痞,噫气不除,是必汗吐下有未当者在。详痞与噫,皆下之过当之反应,是汗吐不误,下必有误。既云噫气与上条气上冲咽喉是同一蹊径,不过有轻重之辨。既是气上冲,便不当镇坠,强镇则反应愈剧,故旋复代赭不适用。喻昌《寓意草》极言旋复代赭之神,屡用不一用。然吾见近人用之,多不效,而反剧。见上逆即用镇坠之药,医理固不如是简单也。

上一章:陈修园·伤寒论第161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