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214.阳明病…

伤寒论第214条

刘渡舟
刘渡舟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失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失气,勿更与之。明日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解析】本条再论小承气汤的脉证及其使用方法与禁忌。

阳明病谵语,是胃中浊热上扰心神所致;潮热,为阳明胃家实的典型发热,见此二证,说明阳明腑实已成,当用承气汤攻下。如果脉见沉迟或沉实有力的,是燥屎内结已深,邪气壅盛,气血受阻,脉道不利的反映,当属大承气汤峻下之证。若见脉滑而疾数,说明阳热虽盛,但燥实结聚未牢,尚未完全敛结成实,此时虽见潮热谵语,亦不能用大承气汤峻下,而当以小承气汤缓下为宜。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用小承气汤不是按常法服六合,而是加服至一升,即所谓“因与承气汤一升”,增加服用剂量而使泻下作用得到加强。服小承气汤之后,若“腹中转失气者”,又反映出肠中燥屎的转动情况,只因药力所限而未能泻下,当再服一升,以泻下燥屎为目的;“若不转失气”者,说明腑实未成,就不能再用小承气汤,否则将伤害脾胃之气而发生胀满不能食的变证。若服汤后第二天又不大便,脉由滑疾反变为微涩,微主气虚,涩为血少。脉证合参,是为正虚邪实之象,故为难治之证。因气血亏虚,故“不可更与承气汤”。对此,后世有的注家提出用黄龙汤攻补兼施以治疗,此说可资参考。总之,此为证实而脉不实所设的各种推测方法,足以尽可下不可下之辨。仲景因证设方,读之甚有趣味。

对“明日”二字,注家有所争议。日人山田正珍认为“明日”是“阳明”的笔误,是作者从另一个角度来论述阳明病的,即阳明病不大便,脉应见沉实有力,此反微涩者,是里虚之故,故为难治,自然也不可更与承气汤了。这样解释似乎较易理解,故其说值得参考。

上一章:任应秋·伤寒论第214条
下一章:胡希恕·伤寒论第214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