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228.阳明病…

伤寒论第228条

曹颖甫
曹颖甫

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憹,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

阳明为病,胃热上熏脑部,心神恍惚,则为谵语;悍热上冲阙上,则为头痛;胃中热甚,灼咽与舌,则为渴饮。胃中燥急,伤足阳明脉络,其自胃口下循腹里,抵气街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者,一时短缩掣痛,而右足不良于行,浊阴从右降,故足阳明支脉独病于右。大肠与小肠交会处之盲肠,居脐右旁下一寸。此时急下以大承气汤,犹恐药力不峻,下后不能了了,惟太阳之传阳明,中下化燥而上膈犹湿,故仲师于阳明一证,往往以慎下为主要,反不似下利脉滑者,可以见证而急攻。设燥热不甚而下之太早,则上湿下陷,燥去寒生,即有身寒肢冷之变。救逆之法为四逆、理中。设太阳标阳未尽,下后与上膈湿痰并居心下,则有结胸之变。救逆之法,为大陷胸汤、丸及小陷胸、白散诸方。今皆无之,而但见心中懊憹,饥不欲食,但头汗出,直是气分之余邪,初非实证可比。胃中肝胆之液,因下后见损,阳明浮火由胃络上冲于心,则心中懊憹。《太阳篇》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憹,与此正同。胃因下后空虚则易饥,消磨水谷之胃液,因下后见少,中气痞闷,上不得噫嗳呵欠,下不得转矢气,故饥不能食。《太阳篇》胸中窒即此证。但头汗出者,下后虚阳上僭,胆胃之热独行脑部故也。《太阳篇》火劫发汗,营卫两虚,厥阳独行,则但头汗出;阳微结于心下,则头汗出;发汗复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中气不能外达,则但头汗出;本篇肝阴虚而胆火盛,胆胃阳热侵入血室,逼血妄行,则但头汗出。此证下后阴阳两虚,胆胃之火,随浮阳上行脑部,与以上各证相出入。以其余邪独留气分,故但需栀子以清里,豆豉以疏表,而诸恙可愈。固知病后余热,因正气未复,逗留中脘,外及肌表者,正不需白虎、泻心诸汤,即轻剂亦当奏效也。

上一章:胡希恕·伤寒论第228条
下一章:张锡驹·伤寒论第228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