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257.病人无…

伤寒论第257条

胡希恕
胡希恕

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喜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当汤。

“病人无表里证”,没有明显的发热恶寒的表证和阳明病的身热汗出不恶寒但恶热的这种证候,就是没有明显的表里证。“发热七八日”,就是发热(似乎没有其他证)。这个(情况)临床上是很多,一会儿我给你们讲一个病例。

“虽脉浮数者”,咱们都说浮主表,(别忘了)浮也主热呀,虽然脉浮数像表证,像热在表似的,(实际属于里热已结)“可下之”,可泻,这个也要用泻药,这属于里热。

“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就是说热不退,“合热则消谷善饥”,吃了泻药,热应该退了,假如要是不退的话肯定是瘀血,瘀血合热能嗜食,“合热则消谷善饥”,所以有了这一句话。咱们治中消证、嗜食证,(经常可能)有瘀血的问题。说明他有瘀血,(而)要是有热,瘀血与热合,这个人绝对能吃东西。那么泻之后呢,六七天还不大便,这人又能吃东西,肯定有瘀血,“宜抵当汤”,祛瘀就行了。

这个说明什么问题呢?就说明日久发烧不退,临床上也常遇到,这种发烧不退,一般是里热,吃泻药就可以治疗的。那么也有日久不退的这种发烧,有瘀血,但有瘀血又没有明显证候,不像我们前面讲的“其人如狂”证候,一开始没法看出瘀血来,开始只是能吃,一般就根据他这个(能吃的)情况,而用适当的泻下方剂了,我们最常用的就是大柴胡,热得厉害加石膏。

那么这些药吃下去之后,还热,脉还数,不是说“脉不浮了,滑数了”,这是注家瞎闹。(本条)这个“脉数”(不解)就是指上面的整个的脉还是浮数,而且热也没退。

这肯定不是单纯的里热了,是有瘀血的关系。这时候你问问他吧,如果要是他能吃,这是瘀血的嗜食症,“合热则消谷善饥”,这是瘀血。瘀血是蕴热的,咱们前面也有,是在讲抵当汤的时候。伤寒(而)发热不解,停水也(外热)不解,有瘀血也(外热)不解。如果少腹满、小便利者,这是有瘀血的问题,用抵当汤,前面(124条)就有,因为里气不通影响外热不除。

那么过六天又不大便了,这是里实,里实,而有瘀血的问题,用抵当汤,你不能再用其他的泻下药了。这是瘀血,所以再吃抵当汤就可以好了。

我根据这条(本条条文)治了很多的高烧久久不愈的病,太多了。我上次给讲的柴胡剂也讲到这个问题,最多(日子的高烧)有五十多天的高烧,40℃上下,老是这样。这是北京一个大医院(的病例),他们(的医生)在那儿想什么?高烧不退,抗生素,输液,西医这些法子都用了,也不好。不好,他们就想到是不是癌呢?就把各大医院的专家都请去了,我也去了。他们一会诊,肯定是癌:你看退烧的法子都用了嘛。把这个老头(患者)可吓坏了,这个老头是个老专家,他一听是癌还能不害怕?我是最后看的,因为那个主治大夫是我一个朋友的孩子,他有病经常找我看(会诊)。最后他跑我家去了,他说“如果是癌,但现在也查不出癌细胞,脖子上有一个小包,也给做切片了,也不是”。呵呵,(我认为)那就是淋巴,就是淋巴结,给做了切片。我当时就说:“这个就是感冒,大概是这个情形。”后来我就给他吃的大柴胡加石膏,一剂药他的烧就退了。高烧五十多天啊!

这种病我治了很多了,就是根据这一条“虽脉浮数者”,可这时候患者舌苔绝对黄,而且这个人他都是有胸胁满、恶心、不能吃东西、舌苔黄。这个类型的病太多了。我在咱们门诊也治过,有一个在301(医院)住院的老首长,他也是高烧不退,一个月,他的高烧没退。后来他生气了,搬出来了。他的一个外甥来找我,也是吃一剂药就好了。这种病很好治。可是这个“脉浮数”,还寻思是表证,则是不对的。

所以他(仲景)这个书,大家还应该好好读,的确是通过实践(得出)的东西,一方面六经八纲是要辨的,那是原则上的东西,最终要辨方证。你看咱们讲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都有它适应的一定的证候,这你一定要掌握,你不掌握,在临床上就不行。可是该下药时,方药用不对了,一样治不好病。

上一章:刘渡舟·伤寒论第257条
下一章:曹颖甫·伤寒论第257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