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258.若脉数…

伤寒论第258条

曹颖甫
曹颖甫

若脉数不解而下不止,必协热而便脓血也。

此承上节推言脉数不解之变证也。脉数为有热,《金匮》云:下利脉数,数而渴者令自愈,设不瘥,必清脓血。所以然者,热郁在里,必伤其血。设不下利,则伤及胞中血海而为少腹硬满之蓄血证;若下利不止,则久久必清脓血,近人谓之赤白痢。此下利亦为热证。予治赤白痢,按其腹痛益剧者,多以大承气汤取效。间亦有转为寒证而用四逆、理中取效者,往往附子、干姜至四五钱。惟此证喜按,按之则不痛,其脉必沉迟而不见浮数,用白头翁汤多死。盖病之转移,倏忽万变,殆未可以胶柱而鼓瑟也。《金匮》原有桃花汤方治,以去湿和中。又按:西医以伤寒第一期为肠窒扶斯,为太阳失表内传阳明之燥屎证。即大承气证。甚则为肠出血,即下利赤色者。热则为承气证,寒则为四逆证。并谓伤寒杆菌喜宿于肠内,此为大误。中医向无病菌之说,而治疗法常于病气在肌表先行发汗,一汗之后,病机已去,可见其初即有病菌,绝不宿于肠间而宿于汗孔。故能于开泄肌表之时,一汗而排泄殆尽。惟其失表,杆菌之在汗孔者,渐入血络,由血络渐入肠中,乃有肠出血之证。张隐庵以此条协热,为协经脉之热,便脓血,为经脉之血化而为脓。虽由凭虚推测,于病理要为不谬也。

专题:258.若脉数不解而下不止必协热便脓血也
来源:《伤寒发微》
上一章:胡希恕·伤寒论第258条
下一章:张锡驹·伤寒论第258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