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273.太阴之…

伤寒论第273条

恽铁樵
恽铁樵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结硬,《玉函》作“痞坚”。《脉经》《千金翼》“不下”后有“下之”二字,无“自利”二字及“若下之必”四字。

程应旄云:腹满而吐,食不下,则满为寒胀。吐与食不下,总为寒格。阳邪亦有下利,然乍微乍甚,而痛随利减。今下利益甚,时腹自痛,则肠虚而寒益留中也。虽曰邪之在脏,实由胃中阳乏,以致阴邪用事,升降失职,故有此。下之则胸中结硬,不顶上文吐利来,直接上“太阴之为病”句,如后条设当行大黄芍药者亦是也。曰胸下,阴邪结于阴分,异于结胸之在胸,而且按痛矣。曰结硬,无阳以化气,则为坚阴,异于痞之濡而软矣。彼皆阳从上陷而阻留,此独阴从下逆而不归,寒热大别。

《医宗金鉴》云:吴人驹曰,“自利益甚”四字,当在“必胸下结硬”句之后,其说甚是。若在“吐食不下”句之后,则是已吐食不下,而自利益甚矣。仲景复曰“若下之”,无所谓也。

丹波元简云:“自利益甚”四字,不允当,故姑从吴人驹之说。且《脉经》《千金翼》文有异同,可知此条固有差错也。

黄仲理曰:宜理中汤。阴经少有用桂枝者,如此证,若脉浮,即用桂枝汤微汗之;若恶寒甚不已者,非理中、四逆不可。

《伤寒蕴要》曰:凡自利者,不因攻下而自泻利,俗言漏底伤寒者也。大抵泻利,小便清白不涩,完谷不化,其色不变,有如鹜溏,或吐利腥秽,小便澄澈清冷,口无燥渴,其脉多沉,或细或迟,或微而无力,或身虽发热,手足逆冷,或恶寒踡卧,此皆属寒也。凡热症,则口中燥渴,小便或赤或黄,或涩而不利,且所下之物,皆如垢腻之状,或黄或赤,所去皆热臭气,其脉多数,或浮或滑,或弦或大,或洪也。亦有邪热不杀谷,其物不消化者,但脉数而热,口燥渴,小便赤黄,以此别之矣。

上一章:陈修园·伤寒论第273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