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292.少阴病…

伤寒论第292条

曹颖甫
曹颖甫

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

太阴、少阴为病,多由太阳寒水内陷。陷于脾,则并胃中宿食下走大肠而为自利,其状如涂泥,证属太阴。陷于肾,则并手少阳三焦而为病,上、中二焦属淋巴微管,淋巴微管中水液泛滥四出,胃不能受,则上逆而为吐;下焦属淋巴系统,即输尿管。淋巴系统水道横流,不及输泄,则混入大肠为利,其状如河决堤,证属少阴。一则为溏泄,一则为洞泄,此太阴、少阴之辨也。惟人一身之阳热,内藏于血,水受血热蕴蒸,乃化为气、为汗、为津液、为溺、为白血球。血中热度渐低,不足华氏九十五度。水乃渐寒,寒则泛滥,于是上吐而下利。手足及全身肌肉皆受气于统血之脾脏,血中热愈低,则手足俱冷,而一身肌肉俱寒。所以然者,为其一身之水液,一如严冬溪涧,生气灭绝也。惟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为不死之证。虽脉不至,但须灸足少阴太溪穴七壮。太溪在外踝后跟骨上,切姜成片,烧艾绒以灸。艾一团为一壮,使隔绝之里阳与表阳相接,病必无害。盖火气虽微,使血行脉中,则甚有力,观《太阳篇》“微数之脉”节,当自悟之。

上一章:刘渡舟·伤寒论第292条
下一章:张锡驹·伤寒论第292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