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中医古籍 » 伤寒论 » 伤寒经解

以上三节,太阳寒湿伤寒也。

姚球
姚球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伤寒表不解,发热恶(寒)体痛,诸症未除也。心下有水气。水者,湿也。肾者主水,故在心下。湿邪乘脾肺,故干呕发热而咳也。或者,未定之词,总因寒风湿流行不一,无所不之也。青龙汤,祛湿祛风寒也。同一青龙也,大则上升,兴云致雨;小则下行,灭风定水也。

小青龙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炙,三两)  麻黄(去节,三两)  干姜(二两)细辛(三两)  半夏(半升)  北味(半升)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三】(一)升。(若渴者,去半夏,加括蒌根三两;)若微利者,去麻黄,加荛花鸡蛋大,熬(令)赤色;【若渴者,去半夏,加括蒌根三两;】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者】,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

桂枝、芍药、甘草,桂枝汤也,用以治风。加麻黄、干姜以解寒,加半夏、细辛以行湿,加北味以降气也。利则湿邪乘里,故加荛花以行水,而去麻黄之表。渴则火烁肺金,故(去)半夏之燥,加括蒌根之润。噎则肾寒上逆,故加附子之温,去麻黄之升。小便不利而满,湿滞州都也,故加茯苓之沁,去麻黄之散。喘则肺气(逆)也,故加杏仁以下气,去麻黄之上升也。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者,【小青龙汤主之】。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心下有水气,水气乘肺,故咳喘;发热、不渴者,寒湿不渴也。小青龙汤主之,散风寒以利湿也。服汤已、渴者,服小青龙汤后反渴也。服药反渴,南阳恐人疑不对病,故曰所以渴者,因寒去欲解也。坊本“小青龙汤主之”,在“寒去欲解也”下,今正之。

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出自《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第二》)

风湿相搏,骨节烦疼,风寒湿相搏于骨节之间而烦疼也。掣者,骨节之所,痛甚不得屈伸;近之,则触其相搏之势而剧也。汗出者,风伤卫也。短气者,寒湿闭塞而气促也。小便不利,亦为湿闭也。恶风不欲去衣者,风寒伤外卫之气血,故畏寒,不能无藉乎衣也。身微肿者,湿沁于皮肉而肿也。故用甘草附子汤以解之。

甘草附子汤

甘草(炙,三两)  附子(炮,二枚)  白术(二两)  桂枝(四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出】(止)复烦者,(将)服五合。恐一升多者,服六七合【妙】(为始)。

附子、桂枝,以解风寒;白术以沁湿;甘草者,所以健脾而崇土也。故初服微汗,得解而能食。如汗出复烦者,风寒虽退,而湿未除也。若仍用一升,恐桂、附之性太过,不能无碍于烦,故减半,服五合;虽多,止可六七合也。后用桂去术,用术去桂,此桂术并进者,因有汗故也。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烦疼】(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与】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鞕,小便自利者,去桂【枝】(加)白术【附子】汤主之。

伤寒八九日,上行之风,下流之湿,与寒相搏于皮肤间,则身体烦疼,至不能转侧矣。不呕不渴,病在皮肉不在内也。脉虚浮者,气分弱也;涩者,血亦枯也。此因风寒湿郁于肌肤,故用桂枝附子汤,辛热善走之药,且攻且补,则风寒湿自去,营卫自和也。若大便硬,湿在中焦也。倘小便不利,便有泄泻之患。今小便利而惟大便硬,则气因湿滞,且虚弱矣,岂能下利!白术和中益气,且为燥湿要味,故去桂而加之也。

桂枝附子汤

桂枝(四两)  附子(炮,三枚)  甘草(炙,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渣,分温三服。

桂枝以祛风,附子以散寒,枣、姜、甘草,所以和中而安内,崇土而制湿也。附用三枚,则勇猛精进,攻补专而邪去速矣。

白术附子汤

白术(四两)  附子(炮,三枚)  甘草(炙,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渣,分温三服。(初一服,其人身如痹,半日许复服之,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此以附子术并走皮内,逐水气未得除,故使之耳,法当加桂四两,此本一方二法,以大便硬,小便自利,去桂也;以大便不硬,小便不利,当加桂,附子三枚恐多也,虚弱家及产妇,宜减服之。)

邪在中焦,故去表药,加白术以生津,可以益胃祛湿。而身体烦不能转侧,邪留经络者,仍非附子不能除也。生姜助附子,大枣助甘草,乃不易之道耳。

专题:伤寒经解
来源:《伤寒经解》
上一章:以上七节,太阳风寒两伤之伤寒也。
下一章:以上四节,太阳风寒湿之伤寒也。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