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中医古籍 » 伤寒论 » 伤寒经解

以上二节,太阳阳明合病,寒湿症也。

姚球
姚球

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症】(证)不能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烦躁】(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其】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

并病者,一经先见,复显一经,邪贯两经也。盖太阳初病,风寒两伤,用药发汗,汗出不透,因转阳明。阳明经性燥热,故自汗出而不恶寒也。病转阳明,太阳仍不罢,所以为二阳并病也。太阳在表,表不可下,下之为逆也。宜小发汗者,因先已发过汗,汗不透,宜再小发汗也。设病人面色甚红,则为从未发汗之症。盖风为阳,寒为阴,阴邪怫郁阳邪在表,故面色甚红也。此则非小汗所能治,当以药解之熏之,令其大汗,以散其风寒,使阳邪透越。若已汗过,汗出不透,阳邪已经久少泄,而不可言阳气怫郁矣,且从未发汗之症。当汗不汗,阳邪不得越,其人必躁烦,如有痛处,在腹中,在四肢,按之不得,有无可奈何之状。若已发汗,汗不透者,其人仅气短促,不如从未汗者躁烦无可奈何也。故再发汗则愈。何以知已汗而汗不透?盖从未汗之风(寒)症,脉多浮紧,今脉见涩,涩为枯滞,故知发汗而汗不透也。

二阳并病,太阳【症】(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二阳并病,太阳症罢,则邪归阳明。阳明王(旺)于日晡,故日晡潮热。脾主四肢,胃火逼脾阴,越出四肢,故手足有汗。脾阴涸则胃燥,故大便难而谵语。胃热则寒解风存。风为阳邪,故宜下之以大承气汤,去其胃燥也。

专题:伤寒经解
来源:《伤寒经解》
上一章:以上七节,太阳风寒两伤之伤寒也。
下一章:伤寒经解卷四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