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中医古籍 » 伤寒论 » 伤寒经解

以上十节,少阴寒湿症也。

姚球
姚球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热病传少阴五六日,今二三日以上得之,阴虚火盛,传入迅速也。阳不归于阴,火邪并于心,故不卧而烦也。黄连阿胶汤,所以清热而滋阴也。

黄连阿胶汤

黄连四两  黄芩一两  芍药三两  阿胶三两  鸡子黄二枚

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三味取二升,去渣,内胶烊,令小汗,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黄连、黄芩,所以清火;白芍、阿胶,所以滋阴;鸡子黄入血分而清烦热。血润火清,而心烦不卧自止也。

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

少阴,水火之藏,水虚则火盛矣。下利者,传化失常,火性迅速也。咽痛者,火客少阴之经而痛也。胸痛者,少阴经其支者注胸中,热气壅而满也。烦者,心为火,火并于心而烦也。猪肤汤,壮水以制火也。

猪肤汤

猪肤一斤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渣,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相得,温分六服。

猪,水兽也,取其肤作汤。肤,革外薄皮,色黑入肾,润燥之品也。盖热耗阴液,肾水泛而失开合之机,故下利胸满。一切苦寒,概不用者,以肾恶燥。味苦者能坚,坚则必燥也。佐以粉蜜,培土和金,金不以下利介意,然利亦少阴燥利耳。所以除燥润水,水制火,则咽愈;肾能合,则利止也。

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少阴,水藏也。脉细则无水,沉主阴分也。脉数则有火,阴分有火无水,故为病在里,不可发汗也。

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

脉细沉数,不可发汗,如强出汗,汗出则血愈虚,火愈盛。火乘肺则咳,火下注则利,火盛则胃燥而谵语。被火气劫故者,言咳利谵语,总被火气劫夺阴津之故耳。阴津被截,故小便必难。盖少阴主二便,因强责汗伤津液也。

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阴虚于下,则为热厥。但厥无汗,阴虚热厥也。强发其汗,必动血者,汗乃血化,阴虚无汗而强发之,汗药上升,助火炎上,故必动血也。从口鼻出者,脾胃血也。脾窍于口,胃络络鼻。从目出者,肝血也。肝窍于目也。下厥上竭者,肾位下,肾水枯则热深于内而厥,故曰下厥。口鼻目位上,血出于上,故曰上竭。阴虚而又夺血,所以难治也。

少阴脉弱而涩,弱者微烦,涩者厥逆。

弱涩为阴虚火盛之诊。阴弱不能制火,故烦。涩则阳有余,热深于内,故厥逆也。

少阴,八九日,一身及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

阴寒之症,喜其有热,热则阳复,寒邪自退。阳热之症,畏其有热,热邪不减,阴津愈竭。少阴病八九日,则阴气当复,乃反一身及手足尽热,热邪在表。表乃膀胱经行之地,膀胱为太阳,阳盛则血妄行,所以必便血也。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可刺。

少阴燥热,则下利燥热脓血。可刺者,刺幽门穴,以泻少阴冲脉之热也。穴在巨阙两旁各五分,陷中者中,刺应五分。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二三日,病初得也。口燥咽干者,肾水枯而燥热盛也。急下以大承气汤,燥土以救真阴也。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六七日,应阴复之时。腹胀不大便者,胃实而有燥屎也。急下以大承气汤,泻土以救水也。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可)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自利清水者,燥屎结于中,旁流清水也。色纯青者,青为木色,肝乃木藏,肝不散精,木色见也。心下,胃口也。燥邪结胃,所以痛也。口干燥者,水竭火炎也。急下以大承气汤,泻土以救水也。

专题:伤寒经解
来源:《伤寒经解》
上一章:以上七节,太阳风寒两伤之伤寒也。
下一章:以上十一节,少阴热病也。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