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318.少阴病…

伤寒论第318条

恽铁樵
恽铁樵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张锡驹:凡少阴病四逆,俱属阳气虚寒,然亦有阳气内郁,不得外达而四逆者,又宜四逆散主之。枳实,胃家之宣品,所以宣通胃络;芍药,疏泄经络之血脉;甘草,调中;柴胡,启达阳气于外行,阳气通而四肢温矣。魏士千曰:泄利下重者,里急后重也。其非下利清谷明矣。

《医宗金鉴》云:四逆,虽阴盛不能外温,然亦有阳为阴郁,不得宣达,而令四肢逆冷者,但四逆而无诸寒热证,是既无可温之寒,又无可下之热,惟宜疏畅其阳,故用四逆散主之。

钱璜云:少阴病者,即前所谓脉微细、但欲寐之少阴病也。成氏云:四逆,四肢不温也。其说似与厥冷有异,然论中或云厥,或云厥逆,或云四逆,或云厥冷,或云手足寒,或云手足厥寒,皆指手足厥冷而言也。

丹波元简云:成氏、周氏、魏氏并以此条证为传经邪气之热厥。钱氏指摘其非,是矣。

四逆散方

甘草枳实破, 水渍炙干柴胡芍药

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纳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丹波元简云:此方虽云治少阴,实阳明、少阳药也。

柯韵伯云:加味俱用五分,而附子一枚,薤白三升,何多寡不同若是,不能不疑于叔和编集之误耳。

钱璜云:详推后加减法,凡原文中每具诸或有之证者,皆有之,如小柴胡汤、小青龙汤、真武汤、通脉四逆汤、四逆散,皆是也。愚窃揆之以理,恐未必皆出于仲景。

程应旄云:四逆散一证,寒热未经详定,姑根据小柴胡例,从事和解,然黄芩已经革去,而使人知少阴之有火,诚人身之至宝,而不可须臾失也。

《医学入门》:祝仲宁,号橘泉,四明人,治周身百节痛,及胸腹胀满,目闭肢厥,爪甲青黑。医以伤寒治之,七日昏沉,弗效。公曰:此得之怒火,与痰相搏,与四逆散加芩、连,泻三焦火而愈。丹按:此案本出《程皇墩文集·橘泉翁传》,但不著四逆散之名,云与柴胡、枳壳、芍药、芩、连,泻三焦火,明日而省,久之愈。

铁樵按:王朴庄注伤寒,于本条下,引东晋崔行功用此方治伤寒甚效,众医效之,一时枳实为之增价云云。伤寒确有与此方相需甚殷之症,惟本条原文仅有“少阴病四逆”五字,此外皆或然证,与方不相涉,方中四味,均与少阴无涉,是讹误不辨自明。

上一章:陈修园·伤寒论第318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