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338.伤寒脉…

伤寒论第338条

陈修园
陈修园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蚘厥也。蚘厥者,其人当吐蚘。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藏寒。蚘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蚘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蚘。蚘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注】厥有相似者,必须细辨,吐蛔尤其显然者也。而躁而不烦与烦而不躁,为少阴、厥阴之真面目,亦生证、死证之大关头。伤寒病,脉微为少阴之本脉,而厥为少阴之阴证,至再复于太阳之七日、阳明之八日,不得阳热之化,不特手足厥冷,而周身之肤亦冷。其人躁动而无暂安时者,孤阳外脱,而阴亦不能为之守也。此为少阴之脏真将绝,而厥非为厥阴之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以吐蛔为厥阴主证之大眼目也。今病者不躁在、而静,静中而复有时发烦,与无暂安时者不同,此为脏寒,蛔不安而上入于膈,故因蛔之上膈而烦,又囚蛔之下膈,须臾而烦复止,得食而呕,即所谓饥不能食是也。又烦者,即所谓气上撞也,心中热是也。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即所谓食则吐蛔是也。厥阴为风木之脏,虫从风生,故凡厥阴之变证不一,无论见虫不见虫,辨其气化,不拘其形迹,皆可约其旨为蛔厥者,统以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方,何也?以厥阴证非厥见利,此方不特可以治厥,而并可以治利。凡阴阳不相顺接,厥而下利之证,亦不能舍此而求方。

此借少阴之脏厥,托出厥阴之蛔减除,是明托法。节末补出“又主久利”四字,言外见本经厥,利相因,取乌梅丸为主,分之为蛔厥全证之专方,合之为厥阴各证之总方。以“主久利”而托出厥阴之全体,是暗托法。作文有借宾定主之廖,余请与儒医说此腐话。

上一章:张锡驹·伤寒论第338条
下一章:恽铁樵·伤寒论第338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