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中医古籍 » 伤寒论 » 长沙古本伤…

大承气汤方

刘世祯
刘世祯

枳实五枚,炙厚朴半斤,去皮,炙大黄四两,酒洗芒硝三合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味,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令水一二沸,分温再服。一服得利,止后服。

急下之证,惟见于阳明、少阴二经。盖病在阳明,亡脉外之津液,所攻在糟粕之实;病在少阴,枯脉内之精血,所泻在强阳之亢。旧释于脉内、脉外分辨阴阳之义不能究明,遂于两经下证,亦混同难以审析。盖阳明下证,当发热、汗出、口渴、唇枯、舌枯;少阴下证,当发热于内,外时热而时厥,身必无汗,以脉气内陷,则孙络不能输津外通腠理,故在阴不得有汗,至其病机之变,仍以胃燥为本,以胃燥则伤脾精,脾精竭而枯燥,则伤肾水,故发病在阳明,受病在太阴,病归在少阴,所谓土克水之义者即此。大抵凡急下之证,或当下而迁延失治,初见津液越出,继而津液已竭,则邪热内陷,灼及脉内精血,燥胜水涸,未有不转归少阴证者。少阴急下之证,共示三变,邪有上下分攻之异:,本条乃火炎土燥上乘之候。曰“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此为胃火炎上而灼肺金,金枯不能生水,则水绝其源,源绝其涸可立而待;胃实内陷能令水涸,口燥咽干,肾液有立竭之象(口燥咽干四字宜重看,肾液上行即为唾津),脉当数大而实,不急下则金水二藏俱绝矣。外候当时而躁烦,时而欲寐,宜大承气汤急荡其热,攻阳明即以救少阴之水涸也。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柴胡汤(大承气汤)。

专题:长沙古本伤寒杂病论义疏
来源:《伤寒杂病论义疏》
上一章:例言
下一章:大柴胡汤方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