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医论 » 小儿咳嗽的…

脾虚痰湿

董廷瑶
董廷瑶

(1)二陈汤复方的应用

药物:半夏、茯苓、陈皮、甘草。考二陈汤通治一般痰饮为病,故汪昂称此为治痰之总剂,实乃擅治湿痰之专方也。常以二陈汤复方治疗小儿外感咳嗽或哮喘等证。风寒外束,肺气闭塞,痰浊内阻,咳嗽气促,舌苔薄白,脉象浮滑者。常以二陈合麻黄汤或三拗汤为基本方宣肺定喘,化痰止咳。若痰多喉鸣久者酌加三子,痰浊去,肺气降,则咳喘均和。如见小儿面白自汗,胃纳不馨,易感外邪而每多咳呕痰涎,舌苔薄润,脉象濡软者,乃禀赋素薄,营卫不和,脾运失健之故,则予二陈合桂枝汤调和营卫,健脾化痰,药后不但咳吐渐停,且收汗戢胃开之效。临床用之,卓见良效。倘素有宿饮,哮喘虽瘥,然寒饮伏遏胸中,遇寒咳喘频作,法当温通阳气以蠲饮寒,苓桂术甘汤为主方,此时合二陈尤能顺气化痰,健脾蠲饮,每得温化而咳喘自症。

病例1 姚某 男 6个月 住院号:116293

咳嗽月余,痰阻不爽,二便尚调,舌苔薄白。西医拟诊:支气管炎。证属风寒在表,痰浊阻络。治以宣肺化痰。

药用麻黄2.4克 杏仁6克 清甘草2.4克 陈皮3克 姜半夏9克 紫菀6克 牛蒡子9克 白芥子4.5克 炙苏子6克 竹茹6克。2剂。药后风寒表散,痰咳已松,续以二陈加杏朴等,旋得痊愈。

(2)温胆汤的应用

药物:半夏、茯苓、陈皮、甘草、枳实、生茹。

温胆汤乃二陈加枳实、竹茹,具清降积热,化痰安神之效。方中枳实消滞下气,竹茹开胃土之郁,清肺金之燥。鉴于《诸病源候论》:“小儿饮乳,因冷热不调,停积胸膈之间,结聚成痰,痰多则令儿饮乳不下……痰实壮热不止,则发惊痫。”临床用治幼儿咳呕回乳,寐则惊悸哭吵等痰热扰胆,胃气不和之症,辄收速效。如气弱者,则去枳实以免破气之弊。

病例2 朱某 女 5个月 门诊号:9140 1983年2月2日一诊

患婴纳呆吐恶严重,大便干结,小溲短数,寐则惊悸,舌苔浮腻而浊。乃痰浊阻膈,胃气上逆。故拟温胆汤加生姜、防风,另玉枢丹1.5克(冲入)。因呕吐严重可以加玉枢丹,否则不用。2剂。药后吐止胃和,苔化便通,夜寐安宁。

3月16日复诊:因感新邪,吐恶又作,夜寐欠安,并有发热咳嗽,二便尚调,舌红苔薄。风邪外袭,痰热内壅,再拟疏解表邪,化痰和胃。投温胆汤加象贝、牛蒡、杏仁、生姜。4剂而愈。

对痰热内扰所致的多种变证,温胆汤有着独到的应用价值。

病例3 诸某 女 6岁 门诊号:303343 1972年3月10日就诊

患儿自出生后18个月起发生下肢抽搐,日发数次至十余次不等,发作后大汗一身而搐止,多方经治,迄今未已。观其面色形神尚活,胃纳欠佳,脉弦数,舌尖红,苔白腻。初以为血分瘀热,筋失濡养。方用桃仁四物去川芎,加地龙、牛膝、秦艽、炙甘草,以养血活血舒筋通络无效,继则又加全蝎、远志、龙齿活血熄风宁神,仍属罔效。三诊时,详密诊察,问得患儿自觉胆怯心慌,神情不宁,静坐即搐,起动不发,脉舌同前。即更法治之,拟从痰热内扰,心胆不宁着手。予温胆汤加菖蒲、龙齿、当归7剂。服药3剂足搐即止,七天中仅发一次。继予上方加远志化痰安神,续服14剂,以资巩固,足搐从此停发。

本例患儿两下肢抽搐,兼见心慌胆怯,两脉弦数,舌红苔腻,是为痰热扰胆。胆者足少阳经,考之《内经》足少阳胆经筋布于外踝,胫膝外廉,结于伏兔之上及尻部;“其病小趾次趾支转筋,引膝外转筋,膝不可屈伸,胭筋急,前引髀,后引尻。”由此推想胆病能累及经筋而致下肢转筋,引急抽搐。盖足筋抽搐是标,痰热扰胆为本。初、二诊治标不治本,宜其罔效;三诊时治合病本,效如桴鼓。

(3)六君子汤及星附六君汤的应用

药物:人参、白术、半夏、茯苓、陈皮、甘草。

小儿阴阳两稚,肺脾不足,若伤于乳食,痰湿内滞每见泄痢胀满;或外感病后,痰浊未清,持续咳嗽;或痰多呕恶,纳呆便溏,凡此脾肺两虚,痰湿不化者,每以六君子汤调治。于脾气不足,不能输精于肺,若方中二陈汤燥湿化痰,党参、白术益气培土。盖痰之生由脾运健则痰湿悉化,胃气充而肺得其养。故六君子汤之扶助胃气,扶正达邪,为小儿善后调理之良方也。

若脾肺两虚而痰涎尚多者,则以星附六君子汤标本兼治之法。

病例4 张某 女 二岁半。

咳嗽低热已有二月,西医诊断为不吸收性肺炎、佝偻病。症见咳嗽不爽,痰多粘浊,胃纳不馨,质薄神萎,舌苔白腻,脉象濡滑。先拟化痰止咳,予二陈汤加桔梗、杏仁、牛蒡、白前、枳壳、竹茹2剂。

药后咳爽,苔薄有痰,低热尚有,方已应手,原法追踪。二陈汤加紫菀、款冬、杏仁、竹茹、谷芽二剂。三诊时低热已退,胃呆尚咳,形色不华,舌淡苔白,脉象虚软。显见脾虚肺弱之象,法须健脾养肺以化痰,方用星附六君子汤加青皮、淮山、木香5剂。经复查肺炎痊愈出院。此因脾胃虚弱,土不生金,致肺气不复,肺炎迁延不愈。初复诊时投化痰止咳剂,标症虽和,虚象渐露,是脾肺两虚,痰涎不化。故三诊时改投星附六君子汤,以培土生金而收功。

药物:胆星、竹节白附子、六君(参、术、苓、草、半夏、陈皮)。

本方主治肺脾两虚,痰湿不化,扶脾杜痰。适应于咳嗽痰多,迁延不愈,纳谷不香,便下溏软;因脾失健运,水谷不化精微,反而凝聚成痰,上贮于肺。方中六君为常用补脾之品,功专益气健运,燥湿成痰;而胆星、白附蠲痰消饮,开结通络。若脾虚泄多,面萎神弱,更增山药、扁豆、干姜、肉果。若兼夹疳积,则需消疳化积,并针刺四缝穴,方始有效。此培土生金法也。

如有一5个月陈姓女婴。肺炎已一个半月,发热初退,但血检白细胞11800/mm3,X线透视尚有阴影,西医诊断为不吸收肺炎。现咳少痰多,喉鸣不止,胃纳呆钝,大便较干,神倦肢凉,舌淡苔腻。当属痰浊恋肺,土不生金。处以星附六君加味。以米炒党参、白术、竹节白附子各4.5克,茯苓9克,陈皮、甘草、胆星各3克,半夏、川贝各6克。二周后咳痰已清。胃纳较佳,西医复查已经正常;唯痰声尚有,夜眠不安,续以四君加龙齿、远志、半夏、胆星而愈。

专题:小儿咳嗽的治疗经验
来源:《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
上一章:痰浊壅结
下一章:咳嗽案例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