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中医古籍 » 伤寒论 » 伤寒绪论

谵语

张璐
张璐

经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故实则谵语,虚则郑声。伤寒胃中热甚,上乘于心,心为热冒,则神识昏迷,妄有所见而言。轻者睡中呢喃,重者不睡亦语。

有谵语者,合目自言日用常行之事,是热未至于甚也,独语者,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语言不休者,又其甚也。言乱者,谓妄言骂詈,不避亲疏,神明已乱也。狂言者,大开目与人言所未尝见之事,此邪热之最剧者。凡此见其热之轻重也。

脉来沉实,或数盛有力,二便秘涩,燥渴谵语狂妄,腹胀满,潮热自汗,或下利纯清水,或心腹硬痛,或过经不解皆当下,若下后热不止,或喘满气逆而上奔,或泄利气脱而下夺,皆逆也。

大抵热入于胃,水涸燥结,必发谵语,皆为实,有被火劫取汗而谵语者,有亡阳谵语者,此为虚也。

发汗多亡阳谵语,身自和不可下,柴胡桂枝汤和之。火迫谵语者,津液内竭,火热侵耗所致也,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得病无热,但狂言烦躁不安,精采不与人相当,此热结在膀胱,五苓散水调探吐之,或加知母、甘草,名桂苓饮。

得病无头痛,不恶寒,但身热发渴,小便利,大便黑,口出无伦语,此热在心脾,当归活血汤。

当汗失汗谵语,善忘善饥,漱水身黄,腹满如狂者,属瘀血也,桃核承气汤。

妇人热入血室,夜则谵语,如见鬼状,小柴胡加当归丹皮。

三阳合病,谵语面垢遗尿,白虎汤。

大热干呕,呻吟错语不得眠,黄连解毒汤。

温热病及时疫,误用表药,热传三焦,谵语闷乱者,三黄石膏加大黄下之。

凡谵语无实热燥结可攻者,皆不可治,下后谵妄虽稍缓,仍不止,若未见溏粪者,为下未尽,更下之。诸如此者,脉短则死,脉自和则愈。又身微热脉浮大者生,逆冷直视,脉沉细者死。

石顽治陈仲吾劳力感寒,其人年齿虽高,而形体丰盛,饮啖兼人,湿热素盛。初冬患发热胸腹胀满,甫四日而舌苔焦黑芒刺,痰喘声嘶,谵语喃喃不休,手足动掷不宁,时发呃一二声,二便秘涩,脉洪滑搏指,右倍于左。此湿热挟邪郁发,下证之最急者,遂疏大承气入铁浆、竹沥、姜汁与之,诸医咸谓日数未久,不可便下,殊不知湿热上逆,势若洪水泛滥,稍迟则胀透膈膜,神丹莫济矣。彼至戚中有善医者,深以余言为然,急令煎服,连下粘垢二次,热与谵语稍止,更服小陷胸至四五剂,神识始清,糜粥倍进,半月后频索醇酒,恣啖新橘,致痰湿复聚,仍痞闷谵妄发热,或欲再进前方,取决于余,诊之则人迎小弱而气口虚大,按之即无,安有复下之理,况仲景谵语例中,亡阳火逆,皆为虚证,此属少阳生气衰微,痰涎沃胆之候,遂与柴胡龙骨牡蛎汤,一剂而安。继询善后之策,惟香砂六君理脾运痰为第一义,惜乎庞见杂出,终亏一篑之功耳。

专题:伤寒绪论
来源:《伤寒绪论》
上一章:温病、风温
下一章:郑声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