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医案 » 心悸

炙甘草汤治疗顽固性心律失常

小昔
小昔

作者:马赛

马某,男,35岁。患者因胸闷、心悸持续发作9个月,于1992年2月18日收入我院治疗。患者曾在湖南省长沙市某医院作动态心电图检查,示多发性室上性期前收缩,心率最低时仅30次/分。心电监护提示多发房性期前收缩,窦房阻滞(2度Ⅱ型),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鉴于目前抗心律失常西药均有减慢心率作用,经心血管专家会诊后,建议安装心脏起搏器,以防由于心率过低、心律失常过于频繁而导致心搏骤停。因患者不接受,而辗转多家医院服中药治疗,但疗效不显,遂入我院求治。入院时感胸闷,心悸,头昏,易疲劳,舌淡,苔薄白,脉结代。心率50次/分,可闻期前收缩8~10次/分,严重时心率仅40次/分,期前收缩12次/分。

诊为怔忡,证属气阴两虚,予以炙甘草汤治疗。药用:炙甘草12g,白参10g,干地黄40g,桂枝9g,阿胶10g,麦冬10g,麻仁15g,生姜10g,大枣30枚。每天1剂,水煎服。

7剂后精神明显好转,头昏、胸闷、心悸减轻。守方治疗45天后,患者胸闷、心悸、头昏消失,心率提高至72~80次/分,期前收缩减少至2次/分,复查心电图示仅有房性期前收缩,多发室上性期前收缩及窦房结Ⅱ度阻滞消失。

继续服上方10剂,患者诸症消失,心率70次/分以上,听诊未发现期前收缩,复查心电图为正常心电图。

按:本案属顽固性心律失常患者。乃因气阴亏耗、心脉失养所致,治宜大补气阴,养心复脉。炙甘草汤虽系《伤寒论》为治疗“心动悸,脉结代”而设,具有益气复脉、滋阴养血之功,但掌握好药物的用量对于提高疗效至关重要。《药品化义》载:“甘草炙用温而补中,主气短困倦,劳役虚损,此甘温助脾之功也,但味厚而太甜,补药中不宜多用,恐恋膈不思食也。”故方中炙甘草虽为本方主药,但剂量不宜过大。干地黄专于补血,血补则阴气得合,乃为益阴血之上品。《本草经百种录》载:“仲景《伤寒》一百十三方,惟复脉用地黄,盖途寒之病,邪从外入,最忌滋滞。即使用时,必兼疏拓之性者方可入剂,否则邪气向里,必有遗毒。”故对本案患者,此处用大量干地黄滋阴养血,最为恰当,更取干地黄的凉性以制桂枝之温燥。麻仁其味甘体滑,甘能补中,亦能益血,血脉复则积血破,为益气养血、通利血脉之良药,但不可大剂量用之。人参、麦冬、阿胶、大枣为辅药。另取桂枝甘温之性,和营通阳补中,与生姜同为佐使,温阳通脉,使血气流通,脉始复常。诸药合用,共奏益心气、养阴血、振心阳、复血脉之功。

专题:心悸
来源:《湖南中医药杂志》
上一章:五苓散加减治肺源性心脏病并心衰
下一章:温胆汤治疗心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