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医案 » 胸痹

胸痹(胆心综合征)

小昔
小昔

作者:胡谦明

陈某,女,41岁。因持续性心前区疼痛1个月余,于1986年11月28日初诊。患者诉1年前曾上腹部剧烈疼痛,伴呕吐,经西医解痉止痛治疗,疼痛明显减轻,呕吐停止,仅偶有上腹部隐隐作痛感。近十多天来,突然出现心前区持续性疼痛,经某医院做心电图检查,发现心肌缺血,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经采用硝酸甘油、潘生丁等药治疗,病情仍无缓解,遂延余诊治。症见心前区持续性刺痛,伴右上腹部饱胀,恶心呕吐,厌油腻,口苦咽干,溺黄,便年,舌尖、边红,苔薄黄,脉弦而滑。体查:巩膜轻度黄染,心音稍弱,右上腹部有触及痛。实验室检查:WBC 12×109/L。心电图提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B超诊断:胆囊炎、胆石症,诊断为“胆心综合征”。

治宜清利肝胆湿热,辅以行气活血。

处方:茵陈15g,金钱草30g,郁金、大黄、枳壳各10g,木香6g,丹参、赤芍各12g。每天1剂,水煎服。4剂。

复诊(12月6日):服药后心前区疼痛消失,恶心呕吐已停止,右上腹部疼痛明显减轻,无触痛感,大便通畅。

继用原方去大黄,加鸡内金10g、鱼脑石18g,继进20剂,诸症全消。心电图、B超复查均在正常范围内。追访至今,未见复发。

按:“胆心综合征”系西医病名,乃胆系疾患与心律失常及冠状动脉循环障碍并见(如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等)所致。其病机为胆道壁受炎性反应与结石刺激,经迷走神经下行传入脑干网状结构,再经迷走神经下行刺激冠状动脉,引起收缩、狭窄,血流量减少,心肌缺血、缺氧而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循环功能障碍。中医学认为,两胁系肝经之分野,肝胆湿热内蕴,闭阻肝经,气机不畅,必见胁痛、上腹部饱胀;气为血帅,气滞则血瘀,以致心脉瘀阻而致胸痹;口苦咽干、溺黄、便结、舌尖边红、苔黄厚,脉弦而滑,皆为肝胆湿热内蕴之象。本病虽有“胸痹”之见症,但病根在肝胆,其病因均为湿热之邪所致。故乃宗《内经》中“热者寒之,留者攻之”之法,仿胆道排石汤之方意而收捷效。方中茵陈清热利湿而退黄;金钱草利胆排石;枳壳、木香、郁金理胃、脾、肝三经之气;大黄一味既助茵陈、金钱草泻下湿热、利胆排石,又助郁金、木香、枳壳疏通肝、脾、胃三经之气;丹参、赤芍活血通畅心脉。诸药合用,意在“通下”,使湿热清利,气滞通畅,胆石排除,诸症悉除。

专题:胸痹
来源:《名医验案400例》
上一章:理中汤治疗胸痹
下一章:三甲复脉汤治疗胸痹案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