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医案 » 失眠

半夏秫米汤合不睡方治疗失眠

小昔
小昔

作者:曾绍裘

杨某,女,28岁,1978年4月29日就诊。患者原有头昏、不寐史,反复发作,情绪激动则旧病复发,为时已5年;又有腰背痛史亦已多年。今妊娠8个月,腰背疼痛,不寐,迁延30余天,通宵不能入睡。曾在当地卫生院服中药多剂,效果不显。唯每夜服氯丙嗪以期安睡,为时半个月,虽能入睡,但仍睡眠不熟,梦寐多端,恍惚不安。伴口苦口渴,小便频数,大便干结。舌质正常,无苔,脉象滑数。脉症合参,证属阴阳失调,阳不入阴,肝气不敛而致。治宜交通阴阳,镇纳肝阳。拟半夏汤合不睡方加味:法半夏12g,夏枯草12g,百合30g,苏叶9g,桑寄生15g,川断12g,秫米1撮。每天1剂,水煎服。嘱服2剂,甫服1剂,当晚即熟睡2小时;翌日2剂服完,入夜酣睡甚适,已如常人,病告痊愈。

按:此方为《内经》半夏汤(半夏、秫)及《医学秘旨》不睡方(半夏、夏枯草)加味而成。半夏汤治痰饮客于胆府,自汗不得睡。半夏汤之主要功能在于交通阴阳。《本经疏证》载:“半夏能使人身正气自阳入阴。”《内经》载:“卫气行于阳,不得入于阴,为不寐,饮以半夏汤,阴阳既通,其卧立至。”半夏汤中之秫,即今之高粱。《本草纲目》载:秫米“能治阳盛阴虚,夜不得眠,取其益阴气而利大肠,大肠利则阳不盛矣”。半夏、秫米皆有调和阴阳盛衰的作用,相须为用,其力益胜。半夏配夏枯草名不睡方。李时珍谓:“夏枯草禀纯阳之气,补厥阴血脉,能以阴治阳。”肝藏血藏魂,肝血既足,肝阳不亢,则肝魂内守,自然能寐。加用百合、苏叶之义,陈修园《医学实在易》言之颇详,谓“不寐证,经义外,《金匮》主肝魂不守,宜用酸枣仁汤,余以阳不归阴,用干百合一两半、苏叶三钱,龙骨、牡蛎、茯神、枣仁之类,随宜加入”。综观上述诸药,不外调整阴阳盛衰出入而已。不寐原因多端,总以阴阳升降出入、盛衰失调为主要病机。故余用上述半夏汤加味以交通阴阳,随不同见症,予以加减,用治是证,屡收捷效。

专题:失眠
来源:《湖南中医杂志》
上一章:小柴胡汤合百合知母汤治疗顽固性失眠
下一章:酸枣仁汤治疗失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