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医案 » 水肿

三阴气结,肾水上凌案

李聪甫
李聪甫

孔某,女,59岁。面目四肢皆肿,腹膨然胀大有水,胸痞满痛,咳嗽喘急,大便溏泻,完谷不化,小溲短涩。诊视脉弦缓无力,舌质淡,苔薄白。检查有大量蛋白尿及管型。

《金匮要略》指出:“面目身体四肢皆肿,小便不利,脉之不言水,反言胸中痛,气上冲咽,状如炙肉,当微咳喘。”此属脾胃中阳不足,脾机失运不能制水,水气上凌,窒塞咽中如炙肉,故增咳喘。法当扶脾利肺,化气行水,仿防己茯苓汤意。

生黄芪10克 云茯苓13克 姜半夏7克 大腹皮10克 汉防己10克 广陈皮7克 桑白皮6克 川桂枝5克 炒苏子5克 西砂仁3克 炙甘草2克。

复诊:泻止喘减,尿量增多,腹胀消退。但四肢水肿时消时长,咳喘未平,水气上迫而肺失清肃。当益肺气,运脾机以制肾水之泛溢。

原方改炙甘草3克,去半夏、桂枝、砂仁,加漂白术10克、生苡仁13克、赤小豆13克、生姜皮5克。肿胀喘咳相继缓解,渐至康复。

按:《灵枢·水胀》说:“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描述水肿一般症状至为真切。《素问·藏气法时论》指出:“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声重。”《素问·水热穴论》说:“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胕肿,本之于肾。”以上论证了水肿“下为胕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的肺肾同病的特征。

但是,能制水行气在于脾。脾既能伐肾邪以制水溢,又能助肺气以行“治节”,故治脾是治水肿的中心环节。因此取用防己;茯苓入脾以逐水气,黄芪、桂枝助防己、茯苓以行四肢的水气,半夏、陈皮助防己、茯苓以行胸腹的水气,桑白皮泄肺中水气,大腹皮散脾中水气,苏子降逆定喘,砂仁温胃止泻,甘草和中,共组成方,化气行水。服方后,泻止肿消,而水气流动时消时长,关系脾机的盛衰,水精的输布,原方去半夏、砂仁之温燥,重以薏苡仁、赤小豆之甘平益脾利肾,更增生姜皮之辛轻,配苏子之肃降,宣利肺气,促进体内外水气渗透的平衡。

专题:水肿
来源:《李聪甫医案精华》
上一章:李聪甫·阴水泛溢,微阳欲败案
下一章:李聪甫·风毒内攻,疮收肿发案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