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中医古籍 » 伤寒论 » 《伤寒论》…

附:阳明余论

陆九芝
陆九芝

得病二三日,心胸烦悗,此为有痰实者,便宜取吐。《病源》

寒多热少,可吐者,此属痰多也。同上

仲景所谓胸有寒当吐之者,寒者,痰也。内蕴之痰,壅塞膈间也。所谓病人有寒胃中冷者,冷,亦痰也。有形之痰结于一处也。所谓邪结在胸中,当须吐之者,可见痰之结在胸也。合三条总见痰证可吐不可汗,宜遵《内经》高者越之之旨。余故于三阳经后特立痰证一门。喻嘉言

伤寒病证在表,或未发汗,或经发汗未解,或吐下后热不除,此毒气盛故也。毒既未散,而表已虚,热毒乘虚出于皮肤,所以发斑疮隐疹如锦也。重者喉口身体皆成疮。《病源》

热微者,赤斑出。剧者,黑斑出。赤斑出者,五死一生。黑斑出者,十死一生。病者过日,不以时下之,热不得泄,胃烂斑出。《外台秘要》

热毒在外,未入于胃,而先下之,热乘虚入,即烂胃也。然热入胃,要须除下之,不可留于胃中。胃虚热入亦烂胃。《千金方》

伤寒发斑,全由胃热。冬温夏热发斑之类皆是。其形焮肿如蚊蚤所啮,或成片如锦纹。加味升麻汤、升麻葛根汤、黄连解毒汤、人参白虎汤选用。胃烂,犀角解毒汤。沈芊绿

《金匮》云:背反张,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卒口噤,此为燥,即痉也。亦阳明之所有事也。王朴庄

大便闭结、大肠胶闭、协热下利、热结旁流四者,总之邪在里也。其证不同,在乎通塞之间耳。吴又可

大便闭结者,温邪传里,内热壅郁,宿垢不行,蒸而为结,渐至坚鞕,下之,结粪一行,淤热自除,诸证悉去。同上

大肠胶闭者,其人平素大便不实,温邪传里,但蒸作极臭如胶黏,至死不结。但愈蒸愈闭,以致胃气不能下行,温毒无路可出,不下即死。但得黏胶一去,下证自除,霍然而愈。同上

协热下利者,其人大便素不调,温邪忽乘于胃,宜小承气汤撤其邪,而利自止。二三日仍如前证,此伏邪未尽,复传到胃也,治法如前。同上

热结旁流者,温邪传里,将粪结住不下,只能于粪旁流出臭水并所进汤药,全然无粪,宜大承气汤。得结粪而利自止,不得结粪邪仍在也,病必不减,宜更下之。吴又可、刘松峯同

愈后大便数日不行,别无他证,乃足三阴不足,大肠虚燥,此不可攻。饮食渐加,津液流通,自能润下也。同上

大病瘥后,血气必虚。凡费心费力,过喜过怒,多言多动,皆可因劳而复病也。因劳而动其既虚之血气,生其未尽之余热,热邪退而病瘥,热邪生而病复,凡病皆然。魏荔彤

病后虚羸少气,仍是为热所伤之阴未能遽复,故仲景取用石膏。王朴庄

病后强食,则有遗热。经曰:食入于阴,长气于阳,故夺其食则已。仲景亦曰:损谷则愈。同上

凡病新瘥,只宜先进白稀粥,次进浓者,又次进糜粥,亦须少少与之,不得过吃肉食。庞安常

巨膺按:《阳明病释》四卷汇集大论以及各家论阳明病之文,为取证清下两法之主旨耳。断章取义,实无深意。但九芝用心良苦。九芝所喜者,阳明经腑之病。谓阳明无死证,一清一下可解。怪今世医工多昧此旨。白虎承气胥非所取,浅则沉沦于豉卷地斛,重则着魔于犀羚牛黄,陷不死之阳明于万劫不复。愤激而下此罗辑工夫,搜集诸家言论,以证实其说也。治医者,取径正途,读此可益坚信心。若已误入歧途,为叶吴之说所中,则此篇为其当头棒喝焉。

专题:《伤寒论》阳明病释
来源:《《伤寒论》阳明病释》
上一章:世补斋医书《伤寒论》阳明病释四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