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61.下之后…

伤寒论第61条

陈慎吾
陈慎吾

下面是太阳变证。这里有一个错误啊,不是“误治变虚证”,应该改成“救逆各方证”。

又是“下之后,复发汗”,你看全是“下之后,复发汗”,,它的变证不一样。人体不一样,它的变化就不一样,上面60、59这两条,一个是“下之后,复发汗”就亡阳,一个是“大下之后,复发汗”就伤阴,你看全是“下之后,复发汗”,它的变证不一样。这个还是“下之后,复发汗”。它变成什么症状呢?变成“昼日烦躁不得眠”,白天烦躁睡不着,“夜而安静”,晚上他倒很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也不呕,也不渴,也没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身上也没大热,脉见沉微,“干姜附子汤主之”。干姜附子汤就两味药,一个干姜,一个附子。这从表面来看看不出问题来,就是白天烦躁,晚上睡觉还挺好、挺安静,脉见沉微。白天烦躁,脉见沉微,你就给干姜附子汤?“不呕、不渴、无表证”,这好像都没什么用,“不呕、不渴、无表证”的多了,没病的人他都这样。所以从表面上看,你看不出什么问题来。

这个病你换个角度找,“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你一看就知道是太阳病,有汗你一看就知道是桂枝汤证,没汗的是麻黄汤证,这个都知道,这个没问题。他一进来你问他什么毛病?他说:“我烦躁。”“你晚上呢?”“晚上不觉得烦。”一看他的脉沉微。“还有什么病没有?”“没有。”你再问他,你按太阳病问他:“头疼不疼?”“不疼。”“怕冷不怕冷?”“不怕冷,”这些问题全找完了没有。“不呕”,“呕”是代表少阳病,少阳病他没有。“不渴”,阳明病也没有。又没有表证,又没少阳病,又没阳明病,三阳病都没有。那就在阴病里找,他这个病肯定是阴证。那就在太阴、少阴、厥阴这里面一个个找。再看看脉,脉见沉,沉主在里,微主气虚。身无大热,肯定是阴证了。那么这个烦躁呢,阴阳寒热都可见烦躁。现在我们看一看,脉见沉微,里气虚,身无大热,是寒,里气虚有寒的烦躁那就是气虚,那这个烦躁就是气虚、阳不足的烦躁,就是阳虚。我们再看看是不是阳虚,他是“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这个我们就知道了是阳虚。为什么呢?他白天烦躁,夜晚安静,一般就是阳虚。它的病理是什么呢?为什么他白天烦躁夜晚安静?因为阳气弱,正邪要交争,白天的时候外面的阳气多,在外界的阳气能够帮助自己的时候,阳气还能够出来跟阴寒交争一下,交争的时候见烦躁。到晚上外界的阳气不足了,他本身阳气不足,又没有外援,这时候阳气不交争,它没法给寒邪交争,不交争了就安静了。等白天的时候外界的阳气来帮助了,里面的阳气又有点恢复了,这个时候又开始与邪气交争,“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这就叫阳虚。由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个人阳极虚,热象没有,三阳病症皆没有,这是他的病。

那你说这怎么治?恢复什么地方呢?恢复先后天嘛。干姜、附子我们讲过,干姜治后天阳虚,附子治先天阳虚,干姜、附子。连甘草都不用,四逆汤是干姜、附子、甘草,这个就是干姜、附子,为什么?回阳应该急,甘草甘缓,搁甘草在里面它就缓了。这个阳气不足啊,你再不治阳气就要亡了,他病就更险了,他没阳与邪交争了,所以不搁甘草。你看这三个方子,一个甘草干姜汤、一个干姜附子汤、一个四逆汤,三个方子有区别。甘草干姜汤它还有甘草,它可没附子,这是什么?是属于肠胃的,甘草和中,能够保护中气,能够使你中气充沛,干姜它能够恢复你的胃气,恢复你肠胃的功能,这个单纯恢复脾胃的时候就只用甘草干姜。如果要是恢复先后天的时候呢,那就用干姜、附子,要是急的时候,连甘草都不用;如果不太急,而且中气也弱,就把甘草加进去。这三个方子的缓急不同,一味甘草的加减,一味附子的加减,这是这三个方子的比较。

上一章:刘渡舟·伤寒论第61条
下一章:胡希恕·伤寒论第61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