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65.发汗后…

伤寒论第65条

刘渡舟
刘渡舟

【解析】本条论述心阳不足,镇摄无权,欲作奔豚的证治。

“奔豚”是一个证候名。《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指出:“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基本描述了此证的主要临床表现。病人自觉有气由下向上游走,如豚之奔,其气所过之处,便出现许多症状。如气至胃脘则感胀满;至胸部则感胸闷心悸;至咽喉,则感憋闷窒息欲死,甚至冷汗淋漓。有的还可上冲至头部而眩晕欲仆地。气下则诸证尽消失。时发时止,呈阵发性发作,间歇期多无所苦。其病因多为中、上焦阳气不足,下焦水寒之气上犯,即水来克火,阴来搏阳所致。所谓“豚”,即指小猪。以豚命名,一则以喻气之上冲有如小猪奔跑,一则因豚为水畜,借以比喻水气上冲为患。因其常突然发作,故又有“豚”之称,比喻其气上冲如怒豚之奔。脐下悸是奔豚病发作的前驱症状,故叫“欲作奔豚”,是水与气相搏于脐下,欲上冲而未冲之证。在生理情况下,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为阳中之太阳,坐镇于上,普照于下,使下焦水气安伏不动。脾为中土,运化水湿,如堤坝之居中,可保护心阳不被下焦水寒之气所犯。若过汗伤损心脾之阳,或素体心脾阳虚,则心阳不能坐镇于上,脾土不能守护于中,下焦水寒之气就可能蠢蠢欲动,乘机上干而表现为脐下悸动。此时应治以苓桂枣甘汤以温阳伐水降冲,而防患于未然。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用桂枝甘草辛甘合化为阳以补心阳之虚;茯苓甘淡,健脾气,固堤坝,利水邪,行津液,且可安魂魄以养心神。其量用至半斤,而又将其先煎,目的在于增强健脾利水的作用,以制水于下。大枣健脾补中,使中焦气实,则堤坝自固,以防水气泛于上。本病属于水气为患,用甘烂水而不用普通水煎药,乃是恐有助邪之弊。甘烂水,也叫“甘水”或“劳水”,考《内经》半夏秫米汤即用此水煎药,则其意可见。

上一章:任应秋·伤寒论第65条
下一章:陈慎吾·伤寒论第65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