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中医古籍 » 金匮要略 » 金匮要略广…

妇人杂病脉证治第二十二

李彣
李彣

本篇二十一节,惟有八节旁及他病,其余十三篇俱论妇人经水不利、半产漏下、白带失血之证。今以经血论之,《经》云:女子七岁肾气盛,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天癸者,天真之气,壬癸之水也。然任主胞胎,冲为血海,二脉皆起于胞中,流通不息,经血渐盈,上为乳汁,下为月水,三旬一见,以象月盈则亏也。东垣谓脾为生化之源,心统诸经之血,心脾平和,则经候如常,或七情内伤,六淫外侵,饮食不节,起居失宜,脾胃虚损,心火妄动,则月经不调。盖血生于脾土,故云脾统血也。胎至三月而坠者,乃中冲脉有伤。冲冲者,即阳明胃经,供应胎孕,至此须节饮食,绝欲戒怒,庶免半产漏下之患。赤白二带,严氏谓俱由劳伤冲任,风冷据于胞络。盖妇人平居,血欲常多,气欲常少,或气倍于血,气滞生寒,血不化赤,遂成白带,若气平,血少生热,血不化红,遂成赤带,寒热交并,则赤白俱下。《保命集》云:赤者热入小肠,白者热入大肠,原其本皆湿热结于带脉,故津液涌溢,是谓赤白带下。因五经脉虚,结热屈滞于带脉,故女子脐下痛,阴中绵绵而下也。《经》云: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王注云:任脉自胞上过,带脉贯脐上,起于季胁章门穴,回身一周,似束带然,故病名带下,湿热冤结不散也。则妇人杂病之因,可概见矣。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方见呕吐)。

中风七八日,表邪传里之时,经水却来,表邪乘血室虚而入之,与血相搏,故血结不行,经水适断,以致寒热发作有时,此血气与邪分争,故如疟状,而实非疟也。小柴胡汤,解表里寒热之邪。(血室,即冲脉,所谓血海是也。)

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治之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胃腑为阳,血室为阴,昼为阳,暮为阴。此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邪热不入腑而入血室,搏阴而不搏阳,故禁下药伤胃气也。此虽热入血室,不似前血结寒热,故勿与小柴胡汤散邪发汗,犯其上焦(发汗则动卫气,卫气出上焦),且胸胁不满,不致如结胸状,故毋刺期门,犯其中焦(刺期门则动荣气,荣气出中焦)。必自愈者,以经行,则热随血去,邪热自除矣。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和,胸胁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

发热恶寒,中风表证也,因经水适来,血室空虚,七八日邪气传里之时,乘虚入于血室,热除、脉迟、身凉,邪气内陷,表证罢也。胸胁满胸胁者,肝之部分,如结胸,谵语者,热入血室而里实也,期门穴在不容旁一寸五分,上直乳第二肋端,肝之募也。肝藏血,刺期门以泻其实(随其实而泻之,即刺期门之意。成注谓刺期门之外,审看何经气实,更随其实而泻之者,似多一转语。)

王三阳曰:经水适断,则血尚未尽,为邪热相搏,结之不行,续得寒热,发作有时,邪在半里半表,故用小柴胡汤以散其邪。若经水适来,血虚甚矣,邪气入之,热除身凉,胸满谵语,则邪尽入里,里有实,邪又难下,故刺以泻之。

许叔微曰:或问热入血室,何为而成结胸也?曰:邪气传入经络,与正气相搏,上下流行,或遇经水适来适断,邪气乘虚入血室,血为邪迫,上入肝经,肝受邪,则谵语见鬼,复入膻中(解见百合病),则血结于胸也。盖妇人平居,水以养木,血以养肝,未受孕则下行为月水,即孕则中蓄以养胎,产后则上壅为乳,皆此血也。今邪气蓄血并归肝经,聚于膻中,结于乳下,故手触之则痛,非汤剂可及,故刺期门。

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则愈。

阳明经多气多血,热入血室者,血为热迫,故下血也。谵语者,犹太阳蓄血证之如狂善忘也。《经》云:阳明病法多汗。今但头汗者,邪气内结不能遍越周身,但熏蒸于头也。刺期门以越其热,则血室之邪可泄,而汗出愈矣。

或问病在阳明,热宜入腑,何反入于血室也?曰:《内经》云: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冲脉者,经脉之海(冲脉即血室也),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又《难经》云:冲脉者,起于气冲,并足阳明之经,夹脐上行,则阳明与冲脉,其经气原自相通,故阳明有病,得以热入血室也。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半夏厚朴汤方

半夏(一升)  厚朴(三两)  茯苓(四两)  生姜(五两)  干苏叶(二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妇人气多郁闷,咽中如有炙脔,诸郁阻塞气道也,半夏、生姜散逆,厚朴、茯苓下气,苏叶入肺经而宣正气,又为开郁利气之总司也。

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甘草小麦大枣汤方

甘草(三两)  小麦(一升)  大枣(十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亦补脾气。

妇人脏躁,指肺脏而言,肺藏魄,主优,在声为哭。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此肺虚伤魄也。数欠伸者,肺主气,气乏则欠(呵欠也),体疲则伸也。甘草、大枣俱入脾经而缓急,故亦补脾土以生肺金,又心藏神,更佐小麦入心以安神也。

或问脏躁一证,何以不病男子而独病妇人?答曰:男子生于寅,秉阳气也,女子生于申,秉阴气也,故悲伤欲哭,皆阴气愁惨之状,且申属金,肺亦属金,同气相求,故不病男子而病妇人,并不病他脏而独病肺脏也。

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小青龙汤觅肺痈,泻心汤见惊悸。)

本经云:水在肺,吐涎沫,此水饮上逆也。心下痞者,下后虚其中气,所谓气虚中满是也(《经》云:病发于阴而下之,因有痞)。伤寒心下有水气,主小青龙汤,散水行饮。此病起于吐涎沫,故先治吐以散水饮,却用泻心汤治痞,此治法之次第然也。

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结在上,呕吐涎唾,久成肺痈;形体损分,在中盘结,绕脐寒疝,或两胁疼痛,与脏相连,或结,热中,痛在关元,脉数无疮,肌若鱼鳞,时着男子,非止女身;在下来多,经候不匀,冷阴掣痛,少腹恶寒,或引腰脊,下根气街,气冲急痛,膝胫疼烦,奄忽眩冒,状如厥癫,或有忧惨,悲伤多嗔,此皆带下,非有鬼神。久则羸瘦,脉虚多寒,三十六病,千变万端,审脉阴阳,虚实紧弦,行其针药,治危得安,其虽同病,脉各异源,子当辩记,勿谓不然。

此节病以一虚字为主,盖因虚而至气结,因气结而经血断绝也。故有气结而为寒伤者,有气结而为热中者,有气结而在上、在中、在下者,其种种病证,各循经络,按部分,皆因虚而得之,《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是也。(在下来多,如崩淋尖血之类。气冲,即气街,阳明胃经穴名,在曲骨旁三寸。关元、胞门,见水气玻溃三十六病,见篇者。)

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妇人年五十,则已过七七之期,任脉虚,太冲脉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时也,所病下利,据本文带下观之,当是崩淋下血之证。盖血属阴,阴虚故发热,暮亦属阴也。任主胞胎,冲为血海,二脉皆起于胞宫而出于会阴,正当少腹部分,又冲脉侠脐上行,故任冲脉虚,则少腹里急,有干血,亦令腹满。《内经》云: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是也。手背为阳,手掌为阴,乃手三阴经过脉之处,阴虚,故掌中烦热也。阳明脉挟口环唇,与冲脉会于气街,皆属于带脉,《难经》云:血主濡之,以冲脉血阻不行,则阳明津液衰少,不能濡润,故唇口干燥,断以病属带下,以曾经半产,少腹瘀血不去,则津液不布,新血不生,此唇口干燥之所由生也。

李升玺曰:妇人血虚,津液不足者,多致口干,血瘀津液不布者,亦致口干。此际毫厘之辨,须要谛审。

温经汤方

人参  当归  芎  芍药  牡丹皮  阿胶(各二两)  麦门冬(一升,去心)  吴茱萸  桂枝(各二两)  半夏(半升)  甘草  生姜(各二两)

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

《内经》云: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凝涩不流,温则消而去之。此汤名温经,以瘀血得温即行也。方内皆补养气血之药,未尝以逐瘀为事而瘀血自去者,此养正邪自消之法也。故妇人崩淋不孕,月事不调者,并主之。

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

土瓜根散方

土瓜根  桂枝  芍药  虫(各三两)

上四味,杵为散,每服方寸匙,日三服。阴肿亦主之。

带下,少腹满痛,有时经水不利,有时经一月再见,行止迟速不调者,皆瘀血为患也。土瓜根破瘀血,虫下血闭,桂枝导气行阳,芍药泄邪养阴,则瘀血行而经自调矣。阴肿亦属瘀血闭涩,故并治之。!

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曰革,妇人则半产漏下,旋覆花汤主之。

释义见虚劳。

旋覆花汤方

旋覆花(三两)  葱(十四茎)  新绛(少许)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血以养胎,而实藉气以生血,所谓阳生则阴长也。若气虚则上逆不能下济(所谓不能纳气归元是也),血亦虚而下陷,不能中守,故致半产漏下。盖肺主天气,位高而气下降,旋覆花入肺经而降气,气降则与血交,气血相生,煦濡不绝,胎可保矣;葱入阳明经以安胎,盖阳明即中冲脉,为气血之海,主供应胎孕者也;新绛者,红花染成,用以引经活血,然不竟用红花,而用红花所染之新绛,何也?盖桑乃箕星之精,《神农本经》称桑皮治五劳六极,崩中绝脉,补虚益气,蚕食其叶,吐丝织绢,红花染成绛色,丝有绵绵不绝之形,绛有入心化赤之义。盖医者意也,以此治半产漏下,欲使胎气继续无穷,源源生血之妙,所谓因其类相感,而以意使之者也。

李玮西曰:此节本经凡三见,意各不同,前二篇两引此者,一主虚劳,一主亡血。本篇引此,则专主半产漏下而言也,须有分晓。

妇人陷经漏下,黑不解,胶姜汤主之(方缺)。

陷经漏下,谓经脉下陷,而血漏下不止,乃气不摄血也。黑不解者,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荣气腐败也。然气血喜温恶寒,用胶姜汤温养气血,则气盛血充,推陈致新而经自调矣。

阿井通济水,用阿井水煮胶,《内经》以济水为天地之肝,肝藏血,属风木,故入肝,治风证、血证如神。又干姜本辛,炮之则苦,守而不移,功能止血,盖血虚则热,热则妄行,姜炒黑则能引补血药入阴分,血得补则阴生热退,且黑为水色,故血不妄行也(此姜是炮姜)。

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大黄甘遂汤主之。

敦,大貌。少腹属肝经,肝藏血,满如敦状,水血俱结在此,正当血室所在也,小便微难者,水与血阻之也,不渴者,非内热也。在生后见此证,自宜水血并下,以祛邪养正可也。

大黄甘遂汤方

大黄(四两)  甘遂(二两)  阿胶(二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其血当下。

大黄下血,甘遂逐水,生后血虚,恐药力太猛,更用阿胶以养血也。

妇人经水不利下,抵当汤主之。(亦治男子膀胱满急,有瘀血者。)

抵当汤方

虻虫(三十枚,熬,去翅足)  水蛭(二十个,熬)  桃仁(二十个,去皮尖)  大黄(三两,酒浸)

上四味为末,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

经水不利下,有瘀血也。血坚干者,虻虫、水蛭咸以软之;血闭涩者,桃仁、大黄苦以泄之。

妇人经水闭不利,脏坚癖不止,中有干血,下白物,矾石丸主之。

矾石丸方

矾石(三分,烧)  杏仁(一分)

上二味,末之,炼蜜为丸,如枣核六,纳脏中,剧者再纳之。

白物,即白带、白淫、白沃之类。经闭、脏坚,湿热下流,津液渐脱,故下白物。矾石味酸涩,烧之则性枯燥,有涩以固脱,燥可去湿之功,所以止白物也。然气行则血行,杏仁利气以通干血。炼蜜为丸者,和血润燥,便于纳脏中也(脏坚癖,此脏指子宫言。纳脏中,此脏指阴户言。)

妇人六十二种风,及腹中血气刺痛,红蓝花酒主之。

《内经》云:风者,百病之长也。又云:风者,善行而数变。故妇人有六十二种风证。盖风有因外感者,亦有从内生者,如肝藏血,肝虚则血燥,内自生风,所谓风气通于肝也。红蓝花,色红,通行血脉,又味辛以润之,能活血润燥,乃治风先养血,血生风自灭之义。酒煎以行血也。又脾裹血,其经入腹,腹中刺痛,乃血气不利使然,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也。亦主此酒顺气行血,刺痛止矣。

红蓝花酒方

红蓝花(一两)

上一味,以酒一大升,煎减半,顿服一半,未止再服。

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方见妊娠)。

腹中诸疾痛,此血虚腹痛也。白术固中气,利腰脐间血,然心生血,脾裹血,肝藏血,故用白芍入脾,芎入肝,当归兼入心肝脾三经,皆以养脏阴而益荣血,茯苓、泽泻利腹中宿垢痞水,以去旧生新也。

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此中气不足而致腹痛也。《经》云:脾主中州,灌溉四旁。建者,立也。建中者,建立脾气也。甘草、胶饴、大枣,俱味甘入脾,归其所喜,所谓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是也;芍药入脾养阴,配以甘草,能安脾经而止腹痛;桂枝、生姜行阳散寒。由是中州建立,气血通行,而腹痛止矣。

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玻溃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方见虚劳)。

两肾中间,真火所聚,名命门,为女子系胞之处,胞系了戾,非真有纠缠趷〖荅〗之故,只是命门火衰,真阳气绝,有如了戾之象,此坎水不温,不能熏蒸膀胱,故不得气化而出溺也(肾与膀胱为表里,《经》云:膀胱者,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饮食如故,病不在胃也。烦热者,不得溺而热蓄于内也。不得卧而倚息者(一呼一吸为息,倚息者,呼吸短促,气不接续也,)《内经》云:肾者水脏,主卧与喘也。又云: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逆也。盖肺主气,通调水道,为肾之上源,今不得溺,则下流壅塞,肺气不得下降,故不得卧而倚息,是宜利小便也。

方名肾气丸者,气属阳,补肾中真阳之气也。内具六味丸,壮肾水以资小便之源(茯苓、泽泻俱利下便药),桂附益命门火以化膀胱之气,则熏蒸津液,水道以通而小便自利,此所以不用五苓散,而用肾气丸也。

或云:此主孕妇而言,盖子宫即血室也,一系在下,上有两岐,一达于左,一达于右,又胞名紫河车,其蒂起于两肾中间,着脊而生,有一系,系于儿脐,悬儿于胞中,此通母之气血,遗荫之道路也,外是河车包裹,内含浆水,以养儿身。今胞系了戾,则胎气逼迫,下压膀胱,小便自不得出,常见数孕妇,胎至七八个月,窘迫不得溺,今收生婆以手探之,略将胞胎拾起,其溺冲手而下,此其验也。果如此说,则方内丹皮、附子,不惧伤胎气者,即《内经》妊娠用毒药,为有故无陨之义欤。

妇人阴寒,温中坐药,蛇床子散主之。

阴寒,子宫不温也,必有血虚腹痛,经行不利,不成生育之患。蛇床子味辛甘,温肾助阳,起男子阴痿,暖妇人子宫,故可以温中而为坐药。

蛇床子散方

蛇床子仁

上一味末之,以白粉少许,和令相得,如枣大,绵裹纳之,自然温。(白粉,即米粉也。

少阴脉滑而数者,阴中即生疮,阴中蚀疮烂者,狼牙汤洗之。

少阴属肾,阴中,肾之窍也。《内经》云:滑者阴气有余。又云:数则为热。故阴中生疮蚀烂,皆湿热所致。狼牙味苦性寒,寒能胜热,苦能杀虫,故主洗之。

狼牙汤方

狼牙(三两)

上一味,以水四升,煮取半升,以绵缠箸如茧,浸汤沥阴中,日四遍。

胃气下泄,阴吹而正喧,此谷气之实也,膏发煎导之方见黄疸。

阴吹者,胃气自阴中吹出也,正喧者,阴吹之声喧响不已也。盖胃以纳谷,谷气太实,急切不得从大便转出,反从前阴窍中下泄,此倒行逆施之病也。猪膏滑润肠胃,乱发通瘀行滞,且肺合皮毛,与大肠为表里,则毛发属肺所主,其气直走大肠,导字妙,谓引导谷气,反其故道,仍从大便中转出,则胃气自不从前阴吹喧矣。

专题:金匮要略广注
来源:《金匮要略广注》
上一章: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
下一章:杂疗方第二十三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