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115.脉浮热…

伤寒论第115条

任应秋
任应秋

脉浮热甚,而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吐血。

【校勘】《玉函经》:“甚”作“盛”,没有“必”字。《脉经》、《千金翼方》、成无己本:“吐”作“唾”。

【句释】“灸”,原叫作“灸焫”,用艾绒制成小圆柱,点燃后放置在一定部位的皮肤上,通过刺激皮肤,对疾病起到“外惹内效”的作用,都叫作“灸”。

【串解】程应旄云:“脉浮热甚,无灸之理,而反灸之,由其人虚实不辨故也。表实有热,误认虚寒,而用灸法,热无从泄,因火而动,自然内攻,邪束于外,火攻于内,肺金被伤,故咽燥而吐血。”

艾灸只宜于阳虚证,脉浮发热,是阳实证,误用艾灸,便犯了治疗原则上“实其所实”的大错误,上部阳实,充血太甚而吐血,阳盛津伤,所以咽喉干燥。

【语译】高热脉浮的证候,反而用艾灸治疗,这犯了“实其所实”的原则错误,本来是个实证,偏错误地当作虚证治疗,艾火再助长了内部的充血,因而便出现咽干口燥和吐血等证候来。

上一章:张仲景·伤寒论第115条
下一章:刘渡舟·伤寒论第115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