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131.病发于…

伤寒论第131条

胡希恕
胡希恕

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

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

“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底下应该是另一段。“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

“病发于阳”,就说的是太阳病。病发于阳,应该汗解,“而反下之”,这是误治,那么虚其里,热乘虚而入,所以常常造成结胸证。

“病发于阴,而反下之”,阴证没有下法,所以病发于阴,阴证大概都用温补的时候多了,没有用下法了。“而反下之,因作痞也”,这个痞,不是咱们讲心下痞那个痞,他用这几段都论的结胸、脏结,这个“痞”(因作痞也)是痞块儿,就是脏结。我们后头太阴篇就有了,太阴篇“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273条),胸下、胁下结硬,这个痞(因作痞也)大概就指的这些(胸下结硬)说的。所以阴证不能下,下之伤其脏器,会促成硬块、痞块。这个痞(因作痞也),不是心下痞的痞,因为什么呢?没有一个阴证下之而为心下痞的。所以(仲景之)书要前后看,切忌光一句可以那么解释(而且它前后语句不能那么解释)。注家在这个地方是这么说的,伤寒,太阳伤寒下之即作痞,(我认为)这是不对的,有好多伤寒下之也成结胸的,有很多中风下之也有结胸也有痞,所以这个指的不是伤寒、中风。阴证根本没有下法,所以下之而促成的这个痞就指脏结(而非心下痞)。本来脏结是不能治,他这本书的这一段是以说结胸为主的,所以底下把脏结就撇开了。

“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病该下(之时当然)应该下,所以成结胸,就是表证未罢,下之太早的缘故。那么至于阴证下而为痞(因作痞也),阴证干脆就无下法,无论早晚,无论迟早。阴证下之,什么时候也不可下,没有早晚之说。阳证在表就下,那是早;已经陷于阳明、陷于里了,那下就对了。在这解释的是这句话。

底下出治疗的,所以与这一段不是一起的。

“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他说“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柔痉的痉字,这个书都是用的“疒”字旁里搁个“至”字,(我认为)应该是痉挛的痉,《玉函经》都是痉挛的痉,《难经》也是痉挛的痉,赵开美本,用的“病”字旁里搁个“至”字,(我认为)这个字有问题,可是大家都管它念痉。

柔痉、刚痉,这是《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那一篇里头的。痉,就是肌肉不和而发痉挛,甚至于背弓反张,就是咱们见到的抽。在表证就这么两种,有刚痉,有柔痉,以伤寒没有汗这种证型出现的叫作刚痉,就是用葛根汤治。葛根汤,就是项背强几几的样子,如果项背强达到高度(较强程度),就要抽,就要背弓反张了,就叫作痉。没有汗的那种痉,那就是葛根汤证。要是自汗出的这种痉,叫作柔痉,就是形如桂枝汤证了,形如桂枝汤证用桂枝汤加瓜蒌根。因为桂枝汤本身不能治痉,桂枝汤证那个痉,就是组织枯燥,津液丧失多,组织枯燥则肌肉失和,就发痉挛,那个(桂枝汤加瓜蒌根)痉挛很轻,所以身体几几然而已,觉得全身发紧,不像刚痉。

那么结胸,面扩散得大了,它也往上了。结胸证主要是水和热,也能够像柔痉那样身上发强直,所以他说项背也强,就像柔痉的那种情况,这个(情况),“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

大陷胸汤、大陷胸丸这个方药相当厉害,但是丸药(大陷胸丸)还是比较缓滞,这个(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只是强而已,但是结胸按着当然也疼,不像陷胸汤那么峻猛,来得暴烈,所以用丸药不用汤。

那么这个(大陷胸丸)方药,主要用的甘遂,(还有)大黄、葶苈子、芒硝、杏仁,大黄、芒硝都是攻里的,主要还是有热结于里,同时也有水,葶苈子、杏仁都是祛水的。另外用甘遂,甘遂是个毒药,但祛水相当有力量。看看(方子的)底下,甘遂末是另搁的。“右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硝”,就是大黄、葶苈子这两味捣筛了,然后把杏仁、芒硝搁到里头。“合研如脂”,杏仁和我们讲的桃仁是一样的,它一研如脂。“和散”,把那两个药面也搁里头。“取如弹丸一枚”,弹丸,就指咱们所说的弹弓子所弹的丸那么大。“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这个(方子)药用得很轻,上面那四味只弹丸那么大,加上甘遂末也非常少,一钱匕。这个匕是勺的意思,它是古人舀药用的一个器皿。一钱匕,它是指古时候的一钱,一勺则是一钱。古时候一钱合现在很少了,它一两合现在三钱,一钱合现在三分,量很少很少了。然后加上蜜。我们刚才说“是甜的都缓”,蜜也缓疼,也缓药力。“煮取一升”,把甘遂末和那个丸药搁一起煮,煮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所以本方的药,用的量轻,你看大黄、芒硝又加上甘遂,但是它用的(量)轻,所以“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大黄、芒硝这两个药,只能够攻下祛热,它(大黄、芒硝)配上什么它起什么作用,你像前面讲瘀血,它(大黄、芒硝)配桃核、水蛭、虻虫、丹皮这类药物它就下血,它(大黄、芒硝)配上黄连、黄芩这类药物它就下热、解烦,它(大黄、芒硝)配上祛水的药就下水。那么这个(大陷胸丸)呢,它(大黄、芒硝)既下湿祛热又下水。从用药就看出来了,结胸证,不但有热、实,而且有水,就是水热结合到一起的这么一种病。

在临床上这个病很少见,但我是确实见到过,这个病凶得很。我们讲这条(所谈到的)大陷胸丸这个症状并不重,底下讲得很多重的,重得不得了。我见过一个病人,已经住在医院里,我到医院人就死了,我不必说哪个医院了,医院给诊断错了,所以结胸证容易死人的。一看他那样子疼啊,从心下到肚脐,脐硬如石,里头有东西了。这还是在解放以前了,解放以前旧社会,小医院,给人家剖腹,一剖完人就撂下了(即倒下了)。结胸这个病,后头有,后头讲大陷胸汤的时候有的是。

上一章:刘渡舟·伤寒论第131条
下一章:曹颖甫·伤寒论第131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