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141.病在阳…

伤寒论第141条

陈慎吾
陈慎吾

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灌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

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

桔梗是气分药,可是有疮痈、有血聚的时候常用它,所以破积的时候也用它。巴豆是个温性的泻下药,这个药味辛温有毒,辛就能散,温就能化,它能够破癥瘕积聚,利肠胃,把肠胃刷洗净了。这是一个走而不守的药,走得很快,绝不是一个静药。有寒的时候用它泻下,有热的时候用芒硝、大黄泻下,它这个力量比芒硝、大黄还猛,有推墙倒壁之功,非常地好。但是你得用的得当,如果不是有寒痰或者是寒水在里凝聚,它能把肠子给你破了,胃也能给破了,破肠裂胃,有这个害处。总之这个药是峻药,甘遂也是这样,你用的不得当它是有害的,你用的得当它能治很重的病,越是这样的药,我们越要研究它。

贝母也是治这个咳嗽,治这个痰,这个药对肺最好,气味辛平,辛能够散痰结,也能行气利水,行气、利水、开结,这是它的好处。现代药物学研究显示它能使肺小气管扩张,有利于痰的通行,所以有喘咳的时候常用贝母。你看这三味药,一个行气开结,一个祛寒痰凝滞,一个能使那个小的气管扩张,所以这三味药结合起来治寒实结胸、水痰凝聚比较重的最好。热重的用小陷胸汤,寒痰、寒比较重的用桔梗白散,就是白散。这是一病两治法,看是水寒多还是热比较多,哪一个多就由哪一方面治。

这一条条文比较长,它是分这几段来说的,一个是湿热结于皮肤,一个是湿热聚于胃,一个就是湿热结于胸,这三个。可是湿热结于胸的这个,还有是寒湿多还是热多之分,如果是寒痰多、寒跟水比较多,可以用这个白散治,集中力量祛他的寒痰,这种外表没有热证;但是如果要是热比较多一些,也不见热证,也可以用小陷胸汤。小陷胸汤清热力量并不太强,黄连才用一两,就是仗着瓜蒌的力量,半夏这个药也是发燥的,也并不是寒,凉性的只有一个黄连,瓜蒌虽然是凉但是有黏滑性,还是用它的滑性。所以这两个方子在临床上要斟酌用。这个白散是这样用法:桔梗是三分、巴豆一分、贝母三分,桔梗、贝母是三、巴豆是一,一比三的比例。把桔梗、贝母做成面子,再把巴豆搁里头。吃的时候吃多少呢?不要过五分,吃到三分,所以这个前面这个几分、几分就不用管它了,用比例数好了。五苓散也是那样,五苓散吃方寸匕,也就是二三钱。文蛤散这个方子就是一味文蛤,文蛤用五两,吃起来也是方寸匕。

今天我们学了文蛤、桔梗、贝母、巴豆、全瓜蒌,这几个药都是新药。我们要知道它们的特性,胸部要是有痰、有水,无论是疼痛也好、堵塞也好,瓜蒌全能治,并且它有一种黏滑性,它能够缓下,用的时候一定要多用,少了不行。桔梗这个药治咳嗽,它行气分,由于它有行气的功能,所以它也能行血,能排脓。巴豆是一个峻下药,一定要有寒湿、寒痰的时候才能用。贝母能治咳嗽,它能够使气管扩张,它也能行气。文蛤治湿热,尤其是外面的湿热用它最好。

上一章:张锡驹·伤寒论第141条
下一章:陈修园·伤寒论第141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