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157.伤寒汗…

伤寒论第157条

恽铁樵
恽铁樵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柯本” 噫” 作” 呕”,非。《玉函》下利” 作” 而利”。

方有执云:解,谓大邪退散也。胃为中土,温润则和。不和者,汗后亡津液,邪乍退散,正未全复而尚弱也。痞硬,伏饮搏膈也。噫,饱食息也。食臭,毈

气也。平人过饱伤食,则噫食臭。病人初瘥,脾胃尚弱,化输未强,虽无过饱,犹之过饱而然也。水气,亦谓饮也。雷鸣者,脾胃不和,薄动之声也。下利者,水谷不分清,所以杂迸而走注也。

成无己云:干噫食臭者,胃虚而不杀谷也。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土弱不能胜水也。

钱璜云:伤寒汗出解之后,言表邪俱从汗出而悉解也。“胃中不和”以下,皆言里症未除也。

丹波元简云:“干噫”之“干”,诸家无注义。程氏解干呕云:干,空也。此原郑玄注《礼记》,正与此同义。噫有吐出酸苦水者,今无之,故曰干噫。柯氏改作“干呕”,大失经旨矣。

生姜泻心汤方

生姜四两, 切甘草三两, 炙人参三两干姜一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 洗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 擘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附子泻心汤,本云加附子。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同体别名耳。生姜泻心汤,本云理中人参黄芩汤,去桂枝、术,加黄连,并泻肝法。“附子泻心汤” 以后,《玉函》、成本无

《医宗金鉴》云:名生姜泻心汤者,其义重在散水气之痞也。生姜、半夏散胁下之水气,人参、大枣补中州之虚,干姜、甘草以温里寒,黄芩、黄连以泻痞热。备乎虚水寒热之治,胃中不和,下利之痞,焉有不愈者乎。

《施氏续易简方》:生姜泻心汤,治大病新瘥,脾胃尚弱,谷气未复,强食过多,停积不化,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腹中雷鸣,下利发热,名曰食复,最宜服之。

铁樵按:云“解之后”,是表邪已解,其里复痞而不结,是仅病之余波。本条之生姜泻心,后条之甘草泻心,只是轻剂善后,其方药之力量,等于栀豉、五苓。参观栀豉条下按语,本条是伤食轻,胃寒重,甘草泻心是误下轻,胃虚重,总之非重剂。既明乎此,则知意不在战。宜用极轻分量,以解其后,原注药量,不必泥也。

上一章:陈修园·伤寒论第157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