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160.伤寒吐…

伤寒论第160条

胡希恕
胡希恕

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

这一段就是承上边67条,你们看看那67条,从67条来的,就是赵开美本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那么这一段(本条)跟这个(67条)一样,不过头一段(67条)是发汗以前,“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那么这一段是发汗以后了,所以前一个(67条)是“脉沉紧”,这一个(本条)是“脉甚微”,你们前后看看就可以懂。

太阳伤寒应发汗,那么无论吐还是下都是误治。如果表不解就要气上冲,气上冲则里饮伴着气上冲往上来,所以“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这一系列(症状)全是水夹气往上冲,是表不解的关系。那么这时候更不能发汗,咱们讲很多了,如果里头饮气发作,尤其饮上于心下,“心下有水气表不解”,非利水不可!若再发汗,则动惕经脉,人就要出现“身为振振摇”这种情况了。

那么这一段(本条)就是的,是“伤寒吐下之后,表不解”,底下这个症状就发现(发作)了,起码这是气上冲,表不解嘛。要没有水还好,(假若)本来这个人素日就有饮,饮必伴着气上冲而冲逆于上,那就是“心下逆满,气上冲胸”。水往上来,脑袋就晕,所以(患者)他一起来就晕得不得了,起则头眩嘛。可是那时候他脉沉紧,那么那个时候吃苓桂术甘汤就好了。桂枝甘草还是解表,治气上冲,再加上利尿药,这就表里都解了,那(病)就好了。

(但是大夫)他又发汗,他这个文章也很好(反复说明误治),“伤寒吐下后,又发汗”,意思就是接着那边(第67条)来的,要不然这句话不好懂。

那么吐下虚其里,汗又虚其外,所以这个人虚。他热不退呀,还烦。表不解嘛,不祛水则表不解。可是脉“甚微”,这就是冲着“虚”上来的了。吐、下、发汗都伤人的体液,所以脉微为亡阳,亡阳就是亡津液。

“八九日”,就这个病的过程上说,由于吐、下,而又发汗,八九天的经过,要引起这些证候。

“心下痞硬”,不是“心下逆满”了,而是虚得厉害了,发汗也虚胃呀。“心下痞硬”,胃也虚了,客气往胃上来,所以痞硬。客气指什么?就是水。

“胁下痛”,冲气和水,往上攻得厉害,那么胁下感觉往上冲逆得痛。

“气上冲咽喉”,也不只是“气上冲胸”了,这个病比上次(苓桂术甘汤)都重了,(上次)那个只是“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这个是“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咽喉”,冲气也相当厉害。

“眩冒”,水往上冲,就影响人的脑系,所以“眩、冒”,冒就是脑袋沉,眩就是“晕眩”的眩。

“经脉动惕者”,经脉跳动。“久而成痿”,这个病从后果上说,要不赶紧治疗,久而成痿。痿就指着痿痹不用,就是下痿这种证。可见水饮的危害相当之重。如果再治之不当,就有“久而成痿”之患,这应该注意呀。他(仲景)就冲着苓桂术甘汤上来的。要只就这一节(本条)讲,挺不好理解。前后看(结合前面67条)你就明白了。

那么这个病应该怎么治疗呢?如果没陷于纯阴证,还可用苓桂术甘汤;如果陷于阴证证候了,那就要用真武汤这类的。这就看情形了。在这儿他没出治法,但是这种治法都出现在其他条目,所以没明确提出来。那么在临床上还要观察症状。真武汤是“振振欲辟地”,就要倒地那个样儿,那脉也是极虚,当然是有一种阴虚(按:此处胡老特指阴证的虚证)证候了,那用真武汤;如果还是苓桂术甘汤这样子,气上冲,脑袋眩晕,虽然“身为振振摇”,就是经脉动惕,那么也可以用苓桂术甘汤。要是陷入阴证了就不能(用苓桂术甘汤)了。

上一章:刘渡舟·伤寒论第160条
下一章:曹颖甫·伤寒论第160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