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160.伤寒吐…

伤寒论第160条

曹颖甫
曹颖甫

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

伤寒吐下之后,津液已虚,更发其汗,津液更虚。血与汗同体而异用,故夺血者不可发汗;液与精异物而同源,故失精家亦不可发汗。今津液伤于吐下,得发其汗,则其血必虚。血虚则心烦而脉微,病延八九日,已在两候当传阳明之期,胃液以汗而生燥,肝胆与胃同居中部,而掩覆于胃之右侧,时出余液入胃,为消融水谷之助,胃燥则肝胆俱燥,胆火上逆,则心下痞硬。但此证心下无水,虚气成痞,按之当濡。而转见硬者,标热自上而下,其气衰;客气自下上攻,其气盛。方盛之气,不可屈抑,故硬也。胁下为下焦水道之冲,自肾而下,即由下焦输出膀胱,以吐下后之发汗,致太阳腑气上逆,而中焦水道为虚气所格,不能由肾下走膀胱,故胁下痛。阴竭而阳亢,噫气乃上冲咽喉,此气即心下结痞胃中浊热之气。此证与后文胸有寒之瓜蒂散证相似,其不同者眩冒耳。寒水结为痰涎,故阻遏肺气,噫气反上冲咽喉而鼻窍不通,阴伤而阳越,故噫气亦上冲咽喉,以致颠眩而郁冒。设令阴虚阳亢,未见经脉动惕,此往尚无遗患。若浮阳暴冲于上,一身脉络,为之跳荡不宁,则血分既耗折殆尽,终以不能养筋,久而成痿。痿者,枯萎而不荣也。张注谓委弃不为我用,迂曲不通,不可为训。究病原所自出,盖不出于吐下,而出于吐下后之发汗,津液既损于前,而又重发其汗以竭之,故虚阳益张而不可遏。愚谓此证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最为近似,柴胡汤以散攻心下之痞,通胁下之痛,龙骨、牡蛎以收暴发之浮阳,然后养阴补血以善其后,或亦千虑之一得也。

上一章:胡希恕·伤寒论第160条
下一章:张锡驹·伤寒论第160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