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175.风湿相…

伤寒论第175条

刘渡舟
刘渡舟

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甘草附子汤方:

甘草二两,炙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 白术二两 桂枝四两,去皮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出复烦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为妙。

【解析】本条论述风湿留于关节的证治。

“风湿相搏”,应体会为风、寒、湿三邪互相搏结。寒性主收引,主凝滞,而使气血闭阻,经脉不通,则疼痛突出地严重;湿性黏腻,滞着关节而不行,筋脉附于关节,寒湿相搏,筋脉拘挛,故肢体关节牵引疼痛,甚则难以屈伸;寒湿留于关节,经脉气血阻滞,故“近之则痛剧”;风胜于表,卫阳不固,所以汗出;汗出肌疏,不胜风袭,故恶风不欲去衣;湿阻于里,三焦气化不利,所以在上焦表现为呼吸短气;在下焦表现为小便不利;湿邪溢于肌肤,则身微肿而沉重。治用甘草附子汤温经散寒,祛风除湿,通痹以止痛。

甘草附子汤由甘草、附子、白术、桂枝组成。方用附子温经助阳,祛逐寒湿;白术苦温,健脾燥湿行水;桂枝辛温与术附同用,既能祛风通络,又能通阳以化气。独以甘草名方,取其性味甘温,能缓和诸药,使峻烈之剂缓缓发挥作用,以祛尽风湿之邪。本方的术附用量均比前方为少,每次服药仅六七合,又不欲尽剂,其用意在于缓行。风湿之邪,因风邪易去,而湿邪难除,故用药峻行缓之法,可使风湿之邪并去而不留。

本方用于临床,治疗风寒湿痹而兼有心脏病的患者,如见有汗出、短气、心悸、胸闷、背冷等证,多能取效。

以上三条所论,实属杂病范围。故《金匮要略》亦载有此方。本论列此方证的用意,是为了与伤寒互相鉴别,故以类证的形式列出。以上方证,并作一处比较:桂枝附子汤乃为风湿偏重于表而设;去桂加术汤乃为风湿偏重于肌肉而设;甘草附子汤则为风湿偏重于关节而设,三方虽皆治风寒湿痹,但其病位各有不同,应注意区别选用。

上一章:任应秋·伤寒论第175条
下一章:胡希恕·伤寒论第175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