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208.阳明病…

伤寒论第208条

陈修园
陈修园

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注】[述]此三节皆言可攻之证,而又以明三承气之各有所主也。

阳明,脉迟,为阳邪入于里阴。然止言脉,犹不足凭也,必以汗出,知热之内蒸。然止言汗,亦不足凭也。虽汗出,为阳热之内蒸,而表未罢者,亦恒多汗出之症,必以不恶寒者,定其表证之已罢。然表证已罢,尤当再验其里证。阳明主肌肉,邪在表阳,则身轻易以转侧;若入于里阴,则其身必重。邪结于中,必碍呼吸而短气,腹满难以下通,势必上逆而为喘,此已属大承气证矣。然犹必身热变为潮热,知其热邪尽入于胃,乃可以指其实在。曰: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又必通身热蒸之汗,变为手足濈然而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以大承气汤主之。若其人汗出虽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不可攻里。即不恶寒,而其热不潮,为胃未全实,未可与大承气汤,若其人腹大满,大便不得,凡不见潮热之证,止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

武陵陈氏云:方名承气,殆即“亢则害,承乃制”之义乎?亢极反兼胜已之化,承者以下承上也。夫天地一理,物一气,故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物穷则变,未有亢极而不变者。伤寒邪热入胃,津液耗,真阴虚,阳盛阴病。所谓阳盛阴虚,汗之则死,下之则愈。急以苦寒热之剂,救将绝之阴,泻亢盛之阳,承气所以有挽回造化之功也。然不言承亢,而言承气,何哉?夫寒热流转,不过一气之变迁而已。用药制方,彼气机之不可变者,力难矫之。亦第就气机之必变者,而一承之耳。设其气有阳无阴,一亢而不可复,则为脉涩、直视、喘满者死。何则?以其气机已绝,更无可承之气也。由是言之,圣人虽尽人工之妙,止合乎天运之常耳,不云承气而云何?

按:陈氏此注,必须熟读。

上一章:张锡驹·伤寒论第208条
下一章:恽铁樵·伤寒论第208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