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212.伤寒若…

伤寒论第212条

曹颖甫
曹颖甫

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止后服。

发端但言伤寒,以太阳病恶寒无汗言之也。伤寒将传阳明,则上湿而下燥,是故寒湿壅成痰涎,胸中痞硬,气冲咽喉而不得息,则有瓜蒂、赤小豆散以吐之,内实者,调胃承气汤以下之。此条言太阳正病,凡大柴胡、桃核承气、泻心、陷胸诸汤,皆不在此例。而太阳病依然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则业经二候,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病状已转属阳明。加以独语如见鬼状,其为谵语无疑,俗所称“热病似祟”也。但病有微甚。轻则谵语,剧则发狂。即不发狂而热邪暴张,充塞脑部,蒙蔽清窍,一发即不识人;心气恍惚,则循衣摸床,惕而不安;阳热上逼于肺,则为微喘;上逼于脑,则为直视。但直视有二:一为枯燥之直视,譬之卉木枝条,荣茂则柔,一经枯搞,则挺而不屈;一为暴压之直视,譬之草上青虫,任其游行,则曲折蜿蜒,执其一端,则一端不能屈矣。目系为脑部神经之一脉之所属,固当按脉以决死生。弦与紧相类,以有所逼迫而营气外出之象,如衄家发汗,脉紧急,直视不能瞤,可证也。阳气暴菀于上,脉中血液随阳而上菀,则内脏阴液尚存,一经去其胃实,便当引阳气下行,血行之菀于上者,亦且随之而降,故脉弦者生。润泽为滑,枯燥为涩,涩为里虚,本篇谵语潮热、脉滑而疾,服小承气汤,明日不大便,脉反微涩,为难治,可证也。内脏阴液已竭,则暴出之热邪循阳络上迫于脑者,为厥阳独行,而目系之不转为槁燥。此时虽欲下之,譬之枯港行舟,风帆虽利,其如不动何哉!故脉涩者死。设不大便十余日,但见潮热、谵语,而无不识人、循衣摸床诸危证,则内实显然,阴液无损,直可决为大承气汤一下即愈之证,不必更尽三剂,此非慎于药,良由病轻故耳。

上一章:胡希恕·伤寒论第212条
下一章:张锡驹·伤寒论第212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