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236.阳明病…

伤寒论第236条

任应秋
任应秋

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校勘】《玉函经》:“汗出”上有“而”字;下无“者”字,成无己本同。《千金翼方》《外台秘要》:“身无”作“身无有”。《玉函经》《千金翼方》:“剂”作“齐”。《玉函经》、成无己本、《千金翼方》:无“蒿”字。

茵陈蒿汤方。《千金要方》:栀子作“四十枚”。《金匮要略》、《玉函经》、成无己本:“一斗二升”作“一斗”;“分”字下有“温”字。《肘后方》《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六升”下有“去滓”两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汁”作“沫”。《千金要方》:无“宿”字。《千金翼方》:无“腹减”两字。

【句释】“瘀热”,钱潢云:“瘀,留蓄壅滞也,盖饮食之垽浊留滞于内,壅瘀而作热。”

【串解】成无己云:“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者,热不得越也,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热甚于胃,津液内竭也。”程应旄云:“无汗而小便利者属寒,无汗而小便不利者属湿热,两邪交郁,不能宣泄,故合而发黄。”柯韵伯云:“身无汗,小便不利,不得用白虎,瘀热发黄,内无津液,不得用五苓,故制茵陈汤,以佐栀子、承气之所不及也。”

“发黄”固然与胆囊、胆管、十二指肠、肝脏等器官有密切关系,然而发热不出汗,小便又不利,热无从排泄,就酿成所谓“瘀热”,大大地影响肝脏和胆囊等器官的病理改变,自是意中事,所以“发黄”和“汗”与“小便”的关系,古人在临床上有较深切的体会。

【语译】患阳明病,虽发高热,但汗液在不断地排泄,也就是体热在不断地放散,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很少见着并发黄疸的。假如仅头上出点小汗,从颈部以下,周身都没有出汗,又兼之小便不通畅,还常常发渴,喝水,这是体内蓄有高热的现象,可能合并发黄疸,应处以茵陈蒿汤的解热退黄剂。

【释方】陆渊雷云:“茵陈利尿,排除组织中之胆汁色素,而栀子佐之,大黄通涤肠道,开输胆管下流之壅滞。”

上一章:张仲景·伤寒论第236条
下一章:刘渡舟·伤寒论第236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