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经方 » 健忘斋医话

和法

冉雪峰
冉雪峰

热入血室,血已结,为桃仁承气证,血未结为小柴胡证。所以然者,血室虽极深极下,仍隶属三焦,一气相连。现有身热, 入暮则剧,如疟门,其机仍出之气,故用小柴胡和枢以导利之。俾由注入于府者,仍由府出之治。小柴胡和腠理,小柴胡并和血室,仲师之用小柴胡可谓发挥其量,曲尽其能矣。

四逆证为阳气不贯注四末,诸四逆汤均属大温剂。或起下焦之真元,或振东方之生气,或招纳已散将脱之浮越。四逆散药既性平,服又量少,何以亦主四逆?所以然者,气机郁遏,枢机不利,各脏器交通隔绝,阳气不得宣畅,疏之导之,气通则阳回,阳回则厥回,柴胡和剂功用之大如此。

桂枝汤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表,为仲景群方之魁。但麻黄汤用桂枝,桂枝汤不用麻黄。所以然者,麻黄用桂枝可以助其氤氤鼓荡外出之力,桂枝汤既为解肌,无事用麻黄开外。即令风寒两伤之证并见,亦祗用麻黄桂枝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此表证有汗无汗之分界,上即麻桂二方方制之分界也。

小柴胡为和法,四逆散为小柴胡变相。方中四药平平,服量亦少,何以能治四逆重证,又方名均标出四逆。回阳救逆原宜附子、干姜、吴茱萸辈。但证非无阳,特阳气往来路道阻碍,惟与疏达气机、通经隧,俾脏器各各贯通,气通则阳回,阳回则厥愈,其功效与大辛大温同等。其机窍在此,而不在彼,和法功用之要为此。

桂枝汤以桂枝为主药,桂枝含桂皮挥发油,性易外越。用芍药苦而富含脂液者以监制之,俾温润和煦,冬日可爱,恰到和法好处。若稍偏倚,方制即变,如桂枝加桂、桂枝去桂、桂枝加芍药、桂枝去芍药等等,其适应治疗即各各不同。此可悟方剂组织法,方剂加减法;亦可悟随证裁化治疗,因病制宜治疗法。

桂枝汤系是和外,甘草干姜汤、干姜甘草汤是和内。甘草干姜汤,甘草在前,干姜在后,盖阴阳气并竭,调以其药,干姜不过暂时复阳之助耳。芍药甘草汤,芍药在前,甘草在后,盖复阴以芍药为首务,而甘草通处权会,甘草不过为芍药之辅耳。经方不宁药的重轻有法度也,药的次第亦有法度,学者不可不细心审察也。

平胃散一名对金饮子,出和剂局方,藿香正气散亦出局方, 后人纯阳正气丸、不换金正气丸等,均从此脱出。丹溪越鞠、谵寮六和,稍变其制,终不出其范围。可见古人立方,均有渊源。此方理脾除湿、和中解秽,可择处用多。但后人随证加减,多出名目,又释为治燥用,疗暑,妄谓大生津液,乱道误事矣,不可不辨。

逍遥散功在和表,义取开郁。归芍养血,术苓安中,表而求之里,以和里为和表之本,方制颇超。予所编方剂学和剂门逍遥散后补辑香汗散一方,轻可去实,且能逐秽,一物香汗散,较整个消遥散尤为简洁灵活。晚粧楼上,翠袖单寒,偶为风寒所欺, 不可无此轻灵妙婉之剂,俾香汗轻盈,一舒颦黛也。

调中益气汤,以补为升,以清为调,在东垣诸益气方中,实较清拔,然此亦就脾阳郁滞下陷者立法耳。苟燥火燔灼,胃阴枯竭,而可以升柴苍桔,调之益之耶。学者谓甘温除大热,又谓此等方降浊升清,且谓此等方大生津液,作求深反晦谬谈,君子所以恶乎横通也。

专题:健忘斋医话
来源:《冉雪峰医集》
上一章:下法
下一章:温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