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中药 » 栀子

栀子的功效与作用

小昔
小昔

栀子Zhīzǐ(《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jasminoides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江西、湖南、湖北、浙江。9~11月果实成熟呈红黄色时采收,除去果梗及杂质,蒸至上气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本品气微,味微酸而苦。以皮薄、饱满、色黄、完整者为佳。生用或炒焦用。

【药性】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

【应用】

1.热病烦闷。本品味苦性寒清降,能清泻三焦火邪,泻心火而除烦,为治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常与淡豆豉同用,如栀子豉汤(《伤寒论》);治热病火毒炽盛,三焦俱热而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者,常与黄芩、黄连、黄柏等同用,如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

2.湿热黄疸。本品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善于清利下焦肝胆湿热,治肝胆湿热之黄疸,常与茵陈、大黄等同用,如茵陈蒿汤(《伤寒论》)。

3.淋证涩痛。本品能清下焦湿热,清热凉血,利尿通淋,治血淋、热淋涩痛,常与滑石、车前子、木通等同用,如八正散(《和剂局方》)。

4.血热吐衄。本品性寒,入血分,能清热凉血以止血,故可用治血热妄行的多种出血。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者,常与白茅根、大黄、侧柏叶等同用,如十灰散(《十药神书》);治三焦火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者,常与黄芩、黄连、黄柏等同用,如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

5.目赤肿痛。本品能泻火解毒,清肝胆火以明目,治肝胆火热上攻之目赤肿痛,常与黄连、龙胆草、夏枯草等药配伍。

6.热毒疮疡。本品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治热毒疮疡,红肿热痛者,常与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同用。

7.扭挫伤痛。本品外用消肿止痛,用治扭挫伤痛,可用生栀子粉与黄酒调成糊状,外敷患处。

【用法用量】煎服,6~10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生栀子走气分而清热泻火,焦栀子及栀子炭入血分而凉血止血。又传统认为,栀子皮(果皮)偏于达表而去肌肤之热,栀子仁(种子)偏于走里而清里热。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伤胃,脾虚便溏者慎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含栀子苷,羟异栀子苷,栀子素,西红花素,西红花酸,栀子花甲酸,栀子花乙酸,绿原酸。还含挥发油、多糖、胆碱及多种微量元素。《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栀子苷(C17H24O10)不得少于1.8%,饮片不得少于1.5%,焦栀子不得少于1.0%。

2.药理作用。栀子提取物在体外能明显抑制甲型流感病毒、PIV1、RSV、HSV、HSV1、HSV2等病毒的致细胞病变作用。本品有保肝利胆作用,能促进胆汁分泌及胆红素排泄、降低血中胆红素;其水煎液能降低胰淀粉酶、促进胰腺分泌、增强胰腺炎时胰腺腺细胞的抗病能力、显著地增加正常肝血流量;栀子总苷能增加胃黏膜血流量,促进NO水平及NOS活性、降低ICAM-1在胃组织的表达,对胃黏膜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此外,还具有解热、镇痛、抗菌、抗炎、镇静催眠、降血压作用。

专题:栀子
来源:《中药学》
下一章:恽铁樵·栀子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