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7.病有发热…

伤寒论第7条

恽铁樵
恽铁樵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玉函》《千金翼》“病”前有“夫”字,“热”后并有“而”字;“无热”作“不热”,“六”“七”上,并有“者”字,成本亦有。

成无己云:阳为热也,阴为寒也。发热而恶寒,寒伤阳也;无热而恶寒,寒伤阴也。阳法火,阴法水,火成数七,水成数六。阳病七日愈,火数足也;阴病六日愈,水数足也。

程应旄云:经虽有六,阴阳定之矣;阴阳之理虽深,寒热见之矣。在发热恶寒者,阳神被郁之病,寒在表而里无寒,是从三阳经为来路也。在无热恶寒者,阴邪独治之病,寒入里而表无热,是从三阴脏为来路也。同一证,而所发之源自异。七与六,不过奇偶二字解,特举之为例,以配定阴阳耳,日子上宜活看,重在阳数阴数之数字上。

张璐云:此条以有热无热,证阳病阴病之大端。言阳经受病则恶寒发热,阴经受病则无热恶寒。《尚论》以风伤卫气为阳,寒伤营血为阴,亦属偏见。

钱璜云:此一节提纲挈领,统论阴阳,当冠于六经之首。自叔和、无己诸家,错简于太阳脉证之后,致喻氏以未热注无热,悖于立言之旨矣。盖仲景以外邪之感,受本难知,发则可辨。因发知受有阴经阳经之不同,故分发热无热之各异,以定阳奇阴偶之愈期也。发于阳者,邪入阳经而发也;发于阴者,邪入阴经而发也。即《阴阳应象论》所谓“阳胜则身热,阴胜则身寒”,阴阳更胜之变也。

丹波元简云:《外台》云:王叔和曰:夫病发热而恶寒者,发于阳;无热而恶寒者,发于阴。发于阳者,可攻其外;发于阴者,宜温其内。发表以桂枝,温里宜四逆。庞安时《总病论》亦同。

叶文龄《医学统旨》云:愚谓发于阳而发热者,头必疼;发于阴而发热者,头不疼。黄炫《活人大全》云:或问:发热恶寒发于阳,无热恶寒发于阴。且如《伤寒》,或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二说皆曰恶寒,如何辨之?曰:伤寒或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头痛,项强,脉浮紧,此在阳,可发汗;若阴证,则无头疼,无项强,但恶寒而踡,脉沉细,此在阴,可温里也。

铁樵按:自“太阳之为病”起,至“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节止,十二节,皆概论太阳之为病。不当此时阑入

“踡卧,脉沉细”之少阴证,是《活人大全》说可商。又详本节,似承上节温病风温说,仍是概论太阳之为病。若曰惟温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若伤寒则无有不恶寒者。惟在太阳时,有发热,有不发热,其不发热,非终竟不发热,乃未热耳。所以有此差异者,因病之发作,有阴阳之别,人体有肥瘠,时间有昼夜,皆所谓阴阳也。如此解释,似较为中肯,此无关新生理。不知何故,各家皆误。首句之“太阳为病”,自是开卷第一语语气,继出伤寒、中风两条,为全篇主脑。以下两条,明若何是不传,接温病、风温,明其为例外。再接此下三条,言治之不误,则其愈期大略如此。共十一条,为太阳篇之首段。自十三节起,乃言治法,条理极明白。惟第十二节“病人身大热”数语,疑有错简,然亦无充足之理由可以断言。何得以无热恶寒,武断释为阴证,而用四逆?太阳篇首段,即著三阴病,已万无此理。谓是直中阴经之病,更不当列于此;谓是错简,又无理由。且病之当用姜附者,果能六日愈乎?桂枝证七日愈,四逆证反六日,将四逆证较桂枝为轻乎?是真勿思之甚矣。“阳数七,阴数六”二语,颇不可晓。注家以成数为言,然不佞有未达者在。恐一宗此说,便入魔道,是当阙疑。

上一章:陈修园·伤寒论第7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