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中医古籍 » 伤寒论 » 伤寒折中

茯苓四逆汤方

欧阳履钦
欧阳履钦

茯苓(六两)  人参(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入片)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上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生附一枚两半姜,二甘六茯一参尝,汗伤心液下伤肾,中媾躁烦自退藏。)

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此即承上芍药甘草附子证,而出汗后一不恶寒但热之证,以比较之,彼为虚,此则为实,盖汗后从阳盛转属阳明而为胃实也,然但热而非恶热,且实成于虚,此不可用大、小承气,但以调胃承气,调和胃气可耳。)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与五苓散主之。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伤其津液,其热可传于胃,以太阳阳明递相传也,亦可传于肺,以肺与太阳同主皮毛也,传于胃则胃中干。土失职而水火不交故烦躁,胃不和则不安卧。胃燥则欲饮水,少少与之以滋土燥,令胃气和则愈。若传于肺,肺主皮毛,脉亦浮。治节不行,则小便不利。热入于内,则外热微。金燥则消水故消渴。然土燥可以水润,金燥不可以水润,但以化气之法救之。盖肺为阴金,从丙火而行阳道,处最高之位,必丙与辛合而后化水法。宜术培土以生金,桂助火以蒸水,二苓、泽泻引水上行,先升之而后降之,水受火蒸,大气流行,水化其津,火化其液,灌溉百体,诸证悉愈矣。且桂色赤性温,生于土外,丙火也,泽泻、二苓形圆,生于土内,辛金也,白术宿横,中土也,化火金之相克,而使之和合也,此丙辛合化之象也。或曰润肺之药,何如乎?曰感失水之燥者,润以救之;感气化之燥者,以气化救之也。)

专题:伤寒折中
来源:《伤寒折中》
上一章:桂枝加葛根汤方
下一章:五苓散方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