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中医古籍 » 伤寒论 » 伤寒折中

桃花汤方

欧阳履钦
欧阳履钦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  干姜(一两)  粳米(一升)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粳米一升一两姜,一斤赤石桃花汤,少阴脓血泡脂半,达络养心各效长。)

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陈修园曰:少阴病,君火之热化太过,自二三日至四五日正值少阴主气之期,热气欲奔注而下利,其未利之前必先腹痛,下利则水液全归于大肠,其未利之前必先小便不利,继而下利不止。其便非清谷,而为脓血者。亦以桃花汤主之。)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可刺。

(少阴病在经脉,下利便脓血,桃花汤主之。亦可刺该脉幽门、交信二穴。辅汤药之不及,盖刺法长于泻经脉之邪。亦犹服桂枝汤不愈,刺风池、风府也。幽门穴,在鸠尾下一寸,巨阙两傍各五分陷中,治泻利脓血。交信穴,在内踝上二寸、少阴前太阴后廉筋骨间,治泻利赤白。柯韵伯曰:“便脓血,亦是热入血室所致。刺期门以泻之,病在少阴,而刺厥阴,实则泻其子也”。)

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吐利、躁烦、四逆者,死。此阴寒甚,由下上也。此则吐、利、手足厥冷,由烦入躁,从上而下。不过阳为阴郁,且厥而未至于逆而烦躁欲死,亦心神有主之象,非同但躁不烦。故以吴茱萸、生姜之辛烈,以开郁阳,参、枣以固中土。不必拘于四逆为少阴之药,吴茱萸为厥阴、阳明之药也。)

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

(少阴脉,入肺、循咽,其支者,走胸中,络心。病而下利,则水阴随热下注故咽痛,胸满,心烦。辛温助阳,苦寒除热,皆在所禁。惟以猪肤汤清润为宜,猪为水畜,能助水精而上滋其火热,肤气微寒,能从皮肤而内通于腠理。蜜、粉以润中土,粉又取其四散,熬香,分温六服,欲其气行上而缓也。培土生金,燥润津回,诸证悉愈矣。仲圣此法,实开后世白喉治法之先声也。)

专题:伤寒折中
来源:《伤寒折中》
上一章:桂枝加葛根汤方
下一章:猪肤汤方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