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医案 » 黄疸

高热黄疸(系统性红斑狼疮)

小昔
小昔

作者:闫聿逊

逯某,女,30岁,2001年5月25日初诊。诉3个月前因高热、浮肿,到本县中医院就诊。尿常规示:尿蛋白(+++),以急性肾炎入院,治疗5天仍高热不退,且出现黄疸,转往本县人民医院。肝功能示ALT 944.6U/L,ALP 150.2U/L,GGT 110.5U/L,TBIL 125.8U/L,DBIL 37.2U/L,HBsAg(-)。诊为急性肝炎。住院治疗1个月余,病情未见好转,仍高热不退,黄疸加深。遂转往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查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狼疮细胞(+),尿蛋白(++),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治疗40余天,体温降至正常。后因个人原因自动出院。患者出院后7天又因高热而来诊。诉食欲不振,每天仅能进食鸡蛋3~4枚。口渴欲饮,日饮水约5000ml。大便干,小便呈深咖啡色。查:T 40.2℃,体重40.5kg,神志清楚,精神差,嗜卧懒言,语声低微,面容憔悴,形体消瘦,行走须人搀扶。全身皮肤巩膜重度黄染,色如烟熏,皮肤见大片深灰色色素沉着,边缘清晰,色素沉着部位皮肤稍硬,巩膜深黄,呼吸急促,肝肋下5cm,质韧。舌红绛,苔灰黑、黄、燥,脉数而滑。肝功能检查:ALT 92.2U/L,ALP 182.1U/L,GGT 405U/L,TBIL 125U/L,DBIL 54U/L,HBsAg(-)。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肝炎,狼疮性肾炎,狼疮性皮肤损害。病情危重,建议其到上级医院就诊,本人执意要求门诊服中药治疗。

观其证属毒热炽盛,外侵皮肤,内伤肝肾,由于患者身体状况极差,属狼疮重症。

处方:金银花60g,连翘15g,川连15g,黄芩15g,黄柏12g,蒲公英30g,紫花地丁15g,穿心莲15g,鱼腥草15g,栀子10g,石膏120g,知母20g,丹皮10g,水牛角10g,白芍20g,生地30g,大黄10g,茵陈30g,板蓝根30g,甘草10g,羚羊角粉(装胶囊吞服)1g。每天1剂,水煎服。

服10剂后体温降至39℃,饮食稍增,仍守原方服药10剂,体温降至38℃,食量明显增加,见其热势减而减石膏用量至每天40g,但1天后体温又升至39℃。遂加石膏用量至每天100g,余药不变,继服80剂,体温逐渐降至正常,饮食和体力逐渐恢复。舌红,苔变薄黄而干,脉弦细。上方减石膏至每天20g,去大黄、水牛角,又服药3天,体温略有升高,为37.5℃左右。故又加青蒿30g,地骨皮10g,鳖甲10g,调理1个月余,体温始正常,皮肤深灰色色素沉着消失,肝脾肿大、黄疸均消退。舌红,苔薄白,脉沉细。上方减半再服60剂,病情稳定,体重增至60kg。复查各项实验室指标均正常,遂停药。

2002年春,上病又发,体温高达40.1℃,无皮损及黄疸。查尿蛋白(++),但肝功能无异常。按上方服药80余天始愈。2003年8月因怀孕流产后再发本病。仍按上方治疗60余天而愈。随访3年余,病情稳定,目前生活正常,从事田间劳动如初。

按:本案所用之方乃银翘散、白虎汤、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等加减而成,其中多为苦寒药物,最为突出的是石膏一味。患者虽形体消瘦,面容憔悴,皮肤黄染如烟熏,并见大片皮肤灰黑色色素沉着,虽貌似阴黄,但其高热不退,口渴欲饮,而舌红绛,苔灰黑、黄、燥,脉滑数皆大热之象。故用大剂大苦大寒之药治之而愈。石膏初用120g/d,量稍减而热复升,此其热毒未清,石膏之寒不敌热毒之猛,故而加大石膏用量后热渐退去。此症先后反复3次。治疗1年余,共用石膏20余千克,其余苦寒之品用量亦甚大。本案自始至终都用大量石膏,且配伍大量苦寒之品而愈,而未见苦寒伤阳和苦寒败胃之弊,足见其热毒之甚,故必须大清其热。系统性红斑狼疮以热毒炽盛型、风湿热痹型多见,热毒为本病的主要矛盾,故笔者认为本病的根本在于热毒,治疗应以清解热毒为主,而清热解毒法应贯穿治疗的始终,只要患者胃气尚存,就应不失时机地针对热毒用药。古人有苦寒伤阳、苦寒败胃之说,但临床上切不可拘泥于此,瞻前顾后而贻误病机。

专题:黄疸
来源:《名医验案400例》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