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中医古籍 » 伤寒论 » 伤寒真方歌…

附录魏念庭先生《伤寒论》跋语

陈修园
陈修园

六经既叙,仍得而汇言之。先言表里之义。三阳固为表,而太阳非表之表乎?阳明非表之里乎?少阳非表中之半表里乎?三阴固为一,而太阴非里之表乎?少阴非里之半表里乎?厥阴非里中之里乎?再言经与藏府之表里。太阳经与膀胱也,阳明经与胃府也,少阳经与胆府也,非表中之表里乎?太阴经与脾藏也,少阴经与肾藏也,厥阴经与肝藏也,非里中之表里乎?

表里之义得,而汗、下之法可明矣。在表具可汗,是阴经可汗也。在里具可汗,是阳经可下也。

请再言其升降之义。人之一身,胸膈居上,心居中之上,腹居中之下,少腹更在下。邪在上,则越之可也;邪在上之中,则泻之可也;邪在中之下,下之可也;邪在下,泄之可也。越者,升而散之也;泻者,徐而涤之也;下者,攻而除之也;泄者,就势而推致之也。

故除发汗解肌治表之外,又有泻心诸方以泻中上之邪;有承气诸方以下中下之邪;有抵当等汤以泄少腹在下之邪。外有和解一方,以治半表里之邪,皆审邪之所在,顺邪之性而治之也,俱不外升降之义也。

请再言寒热虚实之辨。正实则邪必虚,正虚则邪必实,其常也。正益而邪亦虚,正实而邪亦实,其变也。治其邪实,而必不妨于正,治其正虚,而必无助乎邪,方为善治也。热则脉证具热,寒则脉证具寒,其真也;热而脉证似寒,寒而脉证似热,其假也。治其热而必兼顾其阳,治其寒而必兼顾其阴,方为妙法也。其间有寒热错杂之邪为患者,则又有寒热错杂之治。而救阴救阳之理,愈可明矣。阴盛而阳衰,必驯至有阴而无阳,此扶阳抑阴,应图之于早也。阳盛而阴衰,必渐成亢阳而亡阴,此济阴和阳,应识之于预也。阳亡而阴不独存,阴亡而阳不孤立,相维则生,相离则死,此又阴阳不可偏胜之大纲也。明乎此,则《伤寒论》六经之理已尽,而凡病具可引伸触类,其理无尽矣。止余之所以再为伸言也乎。

先生著《伤寒》本意,字栉句比,极见苦心。每卷中俱有独得之言,以补前人所未及,余最击赏。惜其刻意意求新,不无偏处;远稽博采,不无泛处。守方氏伤寒、伤风风寒两感之说,不能正其讹;询时俗传经为热、直中为寒之说,不能辩其非,更为执一不通。至于驳杂处、矛盾处、附会处,不一而足,总属好高之过也。独此篇跋语,寥寥数话,仲师之全论,包括无遗。具能于全论中引而不发之意,一一阐出,与柯韵伯先生《论翼》不谋而合,而爽朗过之,真不厌百回读也。余于《伤寒》三注中,取旧歌若干首,于改其七,分配六经,各立方例,每方详注其所以然之妙。事竣,录先生此跋语以殿之。盖以先生学问素高,此篇更另出乎眼,疑有神助,即余自作,亦不是过也。未知海内诸君子,原余之掠美否?修园陈念祖自记于南雅堂。

专题:伤寒真方歌括
来源:《伤寒真方歌括》
上一章:桂枝加桂汤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