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经方 » 从阳明燥热…

学习六经表证的意义

姚梅龄
姚梅龄

治疗八法中,第一就是汗法,对六经表证的学习源于临床需要。“麻黄者发其阳也”,张仲景讲得很清楚,“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伤寒论》原条文301)。得病两三天时,患者没有脉微细但欲寐、下利清谷、四肢厥冷这些征象。“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其汗也”,所以用麻黄发汗。而少阴虚寒证若用麻黄是会死人的!因为“阴不得有汗”,(《伤寒论》第151条)。少阴寒证、少阴虚寒证、厥阴寒证,里寒证均不得有汗,若是发汗会导致阳气外脱,会亡阳。此时仅用四逆汤不能救回,需用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加用参茸黑锡丹急补真阳,不仅要用红参、鹿茸,尚要黑锡镇阳,再加附子、葫芦巴、补骨脂。这些病证若发汗后会致气脱亡阳,用麻黄就是表里错辨,会死人的!因此医者需要清楚表里。由于历代医家,伤寒医家、注家多数不太懂六经表证,慢慢演变成这样的状况:多数人认为仅太阳膀胱经有表证,《温病条辨》里的手太阴肺有表证,因为足太阳和手太阴皆可主皮毛。然而,表证不仅仅有足太阳表证和手太阴表证,少阳之表是腠理(《灵枢·本藏》曰:“三焦膀胱……腠理毫毛其应也”);足厥阴肝所主之筋,这些也是表;足太阴阳明主肌肉,在肌肉之病,脉四逆汤等。我平素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退热,有时却要两天,但我的用量只有《伤寒论》原方用量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之间。张仲景原方三两相当于现在40多克,我们用10克,那自然是我的疗效慢。但是这些方药却效果明显而未形成耐药性,这是为什么呢?值得我们大家思考。如果不懂表证,就不会用纯中药治愈发热,甚至自己家人发热都要到医院输液才能治好。《伤寒论》序言“上以疗君亲之疾”,这需要具备一定的中医功底和一定的知识库,需要有正确分析和判断的方法,这个思路、方法就是根本!本源一错,万虑皆失,如果连表里都错辨,用药方向也就会出错!这就是我要讲辨别表证的原因。把这些知识系统整理出来的医家,只有张元素(李东垣的老师)的《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整理了一部分,其他医家都未对这一部分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但是,并不意味我们不需要重新整理和讨论。表证知识对于临床疾病指导很重要,如果辨别表证方向错误,将无法治愈疾病。表里是疾病的基本性质,不能错辨,否则将导致中医被边缘化,中医将会失去治疗急性病和发热性等疾病的阵地,这样的后果很严重,所以我们需要讨论表证这个问题。

上一章:对八纲的理解
下一章:阳明表证与葛根芩连汤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