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62.发汗后…

伤寒论第62条

陈慎吾
陈慎吾

下面我们讲《伤寒论》第62条,就是讲这个阴不足。讲了两条阴阳俱虚的治法,讲了阳不足的治法,还没有讲阴不足的治法呢。这一条是举这么个例子:“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这个方子在药物上就是桂枝汤加人参。我们说人参是不是回胃阴啊,它回胃阳,但终究还是回胃阴,你看那个白虎加人参汤不是回胃阴吗?这个也是,回阴从胃入手还是好的。桂枝汤在里面起什么作用呢?调和气血的作用,阴如果不足也就是血不足,循环必不利,所以需要加强它循环的一个药,加强一个调和气血的药,什么呢?桂枝汤最好。可是还怕力量不够,就多加了一两芍药,和血的力量就比较大了。还恐怕胃力量不够,加生姜一两,生姜是健胃的,津液自然就循环了。所以这个方子是桂枝汤加芍药一两、生姜一两,再加人参三两。

这个症状该怎么看呢?“发汗后,身疼痛”,什么病发汗啊?表病发汗,太阳病一定用发汗来治。太阳病是什么症状呢?太阳病身疼痛,发汗之后身疼痛应该好啊,怎么发汗之后身体还疼痛呢?我们就知道身疼痛有两种,一种身疼痛是表病的身疼痛,另外一种是血不足的身疼痛。血不能荣润了,津液不能够荣润身体也见身疼痛。有时候病人会说:“我肉疼。”如果诊查了不是表病,那就是阴虚。这个“发汗后,身疼痛”,是表病还是血不足?我们看看底下“脉沉迟”就明白了。沉为在里、不在表,不是表病,迟主血少,“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血少的人才能见迟,沉不是表病,那就说明不是表病,而是血少引起的疼痛。

这个疼痛怎么治?你镇痛只能好一时,必须从根本来治。就是给他生津液。生什么地方的津液呢?还是从根本上来治,什么是根本呢?胃和生津液,所以用人参给胃里增津液,用芍药和血,用生姜来健胃,就这三味药。其余就是桂枝汤原方调和气血。我们常常用这个方子用得很奇怪,来下大便,你看奇怪不奇怪。有的虚人便秘,他总不大便,我们用新加汤。什么道理呢?他血不足,他不滋润,大便就干了,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调和气血、健胃,大便自然就下来了。不是一般的大便不利都用这个方子,你必须要见“身疼痛,脉沉迟”。这我们要注意啊,每一个方子对应的主要症状必须要注意。不谈脉证,只谈病理,那就不成,必须要谈脉证,辨脉证嘛。现在我们学《伤寒论》就是学一个辨证施治,首先我们要辨证。刚才我们讲的那两条没有症怎么辨啊?就一个烦躁。辨的就是烦躁,昼日烦躁跟昼夜烦躁就不一样,昼日烦躁就是阳虚,昼夜全烦躁就是阴阳俱虚。这就是辨,不是说症状全才来辨,一个症状也能辨。恶寒也是这样子,太阳病必恶寒,可是阳虚的也见振寒,这不就是辨吗?太阳病见身疼痛,阴虚的呢也见身疼痛,这不就是辨吗?在哪辨啊?脉沉迟,不是浮数,“浮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脉沉迟者”呢?属于阴虚,与新加汤,这不就是辨吗?都是这样子辨,每一个症状、每一个脉象、每一个方剂要进行辨。你看着好像没有什么,这里有深意,这就是告诉我们大法。

上一章:刘渡舟·伤寒论第62条
下一章:胡希恕·伤寒论第62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