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74.中风发…

伤寒论第74条

刘渡舟
刘渡舟

【解析】本条论述太阳蓄水而致“水逆”的证治。

太阳中风,寒热、头痛,六七日表不解,邪气随经入腑,以致经腑俱病,故称“有表里证”。口渴能饮,饮不解渴,即所谓消渴,是太阳蓄水见证之一。若口渴能饮,水入则吐,吐后仍渴,再饮再吐,则称为“水逆”。水逆即水邪上逆作吐之意。其临床表现特点是饮水即吐,进食却不吐,一般吐水而不吐食。且病因非痰、非火、非食、非郁、非寒,而是由水邪上逆而致,故以“水逆”命名。由于此证为水蓄膀胱,气化不行,所以在渴饮的同时必见小便不利一证。此证水遏于下而气化不利,由下上迫于胃,使胃气不降则吐水;津不上承,则口渴不止,从而形成再饮再吐,而渴仍不解之证。吐水而饮不解,我们简称之谓“水吐”。此种蓄水病证,治疗用五苓散解表利水,俾小便利,则气化行,津液通达,胃气因和,而口渴自止,水逆自愈。

本条可以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水性润下,火性炎上,这是事物的普遍性。但当膀胱蓄水,小便不利,下窍不通之时,水邪也可犯于上而发生种种上逆的病证,这又是事物的特殊性。水邪上逆,不但可形成水逆证;若影响肺气不降,也可见胸闷而喘;影响头目清阳之气不利,还可见到眩晕。证候虽异,而原因却同。《金匮要略》用五苓散所治之癫眩,就是水邪上逆,冒蔽清阳所致。

曾治河北晋县一王姓男青年,患癫痫,虽屡用苯妥英钠等抗癫痫药物,不能控制发作。自述发病前感觉有一股气从下往上冲逆,至胃则呕,至心胸则烦乱不堪,至头则晕厥,人事不知,少顷则苏醒。小便频数,但排尿不畅,尿量甚少。脉沉滑,舌质淡嫩,苔白。遂辨为太阳膀胱蓄水,水气上逆,冒蔽清阳之证。拟利水、通阳、温养心肾之法。方用:泽泻18克、茯苓12克、猪苓10克、白术10克、肉桂3克、桂枝10克。连服九剂,癫痫发作竟得以控制。临床实践证明,对于阳虚水泛型的癫痫病,有时亦可用真武汤治疗,或五苓散与真武汤合方使用,皆有良好的疗效。

上一章:任应秋·伤寒论第74条
下一章:陈慎吾·伤寒论第74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