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中医古籍 » 金匮要略 » 金匮要略方…

附方

魏荔彤
魏荔彤

《古今录验》续命汤

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姚云:与大续命同,兼治妇人产后去血者,及老人小儿。)

麻黄三两  桂枝三两  当归三两  人参三两  石膏三两  干姜二两  甘草三两  芎一两  杏仁四十枚

上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汗,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

《千金》三黄汤

治中风手足拘急,百节疼痛,烦热心乱,恶寒,经日不欲饮食。

麻黄五分  独活四分  细辛二分  黄芪二分  黄芩三分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一服小汗,二服大汗。心热加大黄二分,腹满加枳实一枚,气逆加人参三分,悸加牡蛎三分,渴加栝楼根三分,先有寒加附子一枚。

《近效方》术附汤

治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暖肌补中,益精气。

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半,炮,去皮  甘草一两,炙

上三味,剉,每五钱匕,姜五片,枣一枚,水盏半,煎七分,去滓,温服。

崔氏八味丸

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

干地黄八两  山茱萸四两  薯蓣四两  泽泻三两  茯苓三两  牡丹皮三两  桂枝一两  附子炮,一两

上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

《千金方》越婢加术汤

治肉极热,则身体津脱,腠理开,汗大泄,厉风气,下焦脚弱。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二两  甘草二两  白术四两  大枣十五枚

上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恶风加附子一枚,炮。

(按:《古今录验》续命汤注云: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为中风正治也。以桂枝治卫风,以麻黄治营风,兼治挟寒邪者,以当归、芎补血,以人参、甘草补气,以干姜开郁化痰,以杏仁降气豁痰,以石膏清热生津。风寒外因,痰火气内因,一方俱兼理者也。《千金》三黄汤注云:治中风手足拘急,百节疼痛,烦热心乱,恶寒,经日不欲饮食。亦为中风正治,而少为变通者也。以独活代桂枝,为风入之深者设也;以细辛代干姜,为邪入于经者设也;以黄芪补虚以熄风也;以黄芩代石膏清热,为湿郁于下热甚于上者设也。大汗心热加大黄以泄热也;腹满加枳实以开郁行气也;气逆加人参以补中益胃也;悸加牡蛎,防水邪也,即治湿热也;渴加栝楼根,以肃肺生津除热也。大约为虚而有热者言治也。又云:先有寒加附子一枚。先有寒即素有寒也。素有寒则无热可知,纵有热,亦内真寒外假热而已。云加附子,则凡大黄、枳实、栝楼根俱可不用,原方中之黄芩亦应斟酌矣。此又为虚而有寒者言治也。[批:或云:附子用以助独活,细辛驱风邪湿非温经也,亦通。]《近效方》术附汤注云:治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暖肌补中,益精气。方中白术、甘草补中,附子回阳,俱无从风之表治,则专从虚寒中风之本治也。崔氏八味丸注云: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脚气上入少腹,似历节中证;若不仁,则中风证也。八味滋肾水、益相火,兼壮水之本、益火之原,二义亦无从风之表治,又专立下虚中风之本治也。《千金方》越婢加术汤注云:治肉极热,则身体津脱,腠理开,汗大泄,厉风气,下焦脚弱。似为厉风言治,然历节及中风,有风热大盛,汗出津亡者,俱可择用也。主以麻黄散邪于表,则内不致大热;佐以石膏清内热之原,所以为表热汗出,灶底抽薪也;生姜、甘草、白术、大枣,俱从补中之里治,所以维正气之根,使不致阳随汗出,阴随热耗也;恶风加附子,又为阳虚多汗者预设一防。故此方凡厉风、历节、中风身热汗泄、表虚阳微者,俱有裨益也。各附方之义,亦俱从仲景意中经营而得,然偏驳不纯者有之,终不如仲景《伤寒论》中治太阳中风病诸风之纯而不驳也。余既引而列叙之于前,遵仲景法为宗主也;后叙各附方于后,取之贵博,择之贵精,以各附方为羽翼仲景者也。学者深造得之,应不以余言为河汉。)

专题:金匮要略方论本义
来源:《金匮要略方论本义》
上一章: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论一首,证三条,方十二首)
下一章:血痹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