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92.病发热…

伤寒论第92条

胡希恕
胡希恕

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四逆汤方。

应该“宜四逆汤”,应该有个“宜”字。底下搁个“四逆汤方”,前后话言不接着。在成无己本上就是“宜四逆汤”。应该有个“宜”字,不是“四逆汤方”。这是前后为文不衔接了。

“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很含蓄啊,咱们可以看看少阴篇,这就是从少阴篇这节来的,麻黄附子细辛汤。你们看看,少阴篇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本条92条)是根据这条(301条)来的。

少阴病也在表嘛,它开始得的时候,少阴病以不发热为常,脉也不沉。少阴病在太阳篇前面就有,“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就指着发于太阳病,发于阴就指着发于少阴病,所以一般感冒也有的,所以在临床上要注意。

不过,少阴病少见,身体素虚或者是老年人,开始得病就是少阴病,有体温,不是没体温,但是病人不觉得发热,你要试温,体温也挺高的。发病伊始,不发热,只恶寒,这类大概都是少阴病。

那么这个(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就是“少阴病始得之,反倒发热”,本来以不发热为常,而反发热;脉一般也不沉,而“脉反沉”,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这就是表证内有停饮。脉沉,《金匮要略》上有,“脉得诸沉,当责有水”,里有水,脉就现沉。那么少阴病而又里有水,少阴病维持在表的期间最短,就是两三天。如果(又)里头有水,一传里,非传到太阴不可,所以这个时候赶紧祛饮,(麻黄附子细辛汤)搁细辛嘛,细辛也是逐水饮的一个药,所以小青龙汤里头也搁细辛嘛。

我们这一段就是接着这段(301条)说的,“病发热头痛,脉反沉”,就指的“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这段。“若不差”,就是服了麻黄附子细辛汤,而病还不好。“身体疼痛”,身体疼痛还可以有表证啊,可是有表证,已经吃过麻黄附子细辛汤,而脉沉不愈,说明要急温之,不能再发汗了。少阴病更不像太阳病。得赶紧救里了,温其里以去其饮。

由于少阴病要转入太阴,死亡率相当高,所以近来大家留心老年人得感冒死亡的非常多。朱总司令不也是感冒去世的嘛!要得少阴病这种感冒,传里而并发太阴病的时候,死亡率相当高。所以这时候,吃了麻黄附子细辛汤而脉沉,还主为里,虽然有表证,(但)里头阴寒太盛了,赶紧舍表救里,或者是当救其里。根据上一条(所说),当然也用四逆汤。

这个地方(讲的)都很好。不过一般注家都搞错了,没前后看啊,你看这个(仲景)书上的不解、不差,都有用意的,不是随便搁这么两个字,随便搁两个字就没意思了,像“病头痛发热,脉反沉,他搁个若不差”,什么意思啊?(理解为)若不好,在这讲不通。(其实)就是根据那一条(301条)。他说“病发热头痛,脉反沉”,不应该脉沉,它是表证啊,由于里头有停水(反脉沉)。里头停水,都是胃虚才停水,也就是虚寒。根据那一条(301条),依法一方面要解表,同时(另一方面)要用细辛祛其寒饮。(如果)吃这个药(麻黄附子细辛汤)还不行,阴寒太深,得赶紧舍表救里。

所以这一段(如果仅仅)根据字面讲,讲不通(需要结合后面301条)。

那么四逆汤前面讲过了,就是甘草、干姜、附子,甘草干姜汤加附子,这是温里最有力量的药了,后世说的温里回阳,其实就是温里。

上一章:刘渡舟·伤寒论第92条
下一章:曹颖甫·伤寒论第92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