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147.伤寒五…

伤寒论第147条

任应秋
任应秋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

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去皮干姜二两栝楼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二两,熬甘草二两,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校勘】柴胡桂枝干姜汤方。《仲景全书》《外台秘要》:干姜、牡蛎,均作“三两”。《外台秘要》:“柴胡桂枝干姜汤”作“小柴胡汤”。

【串解】成无己云:“伤寒五六日,已经汗下之后,则邪当解,今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即邪气犹在半表半里之间,为未解也……小便不利而渴者,汗下后亡津液,内燥也。若热消津液,令小便不利而渴者,其人必呕,今渴而不呕,知非里热也。伤寒汗出则和,今但头汗出,而余处无汗者,津液不足,而阳虚于上也。与柴胡桂枝干姜汤,以解表里之邪,复津液而助阳也。”

本条主要是伤寒后并发水饮证,也就是湿性胸膜炎症,成氏所谓“汗下后亡津液,内燥”,是引发胸膜炎的原因。炎症发作以后,胸膜便有蓄水情况,所以成氏亦认为不是里热证,它之所以渴而小便不利,与五苓散的病理机转很近似,所以方药里面既用干姜温散寒饮,又用牡蛎、栝楼根并逐水饮。

【语译】患伤寒五六天以上,既用过发汗剂,又用过泻下剂,反而出现了胸胁部胀满结滞,小便不通畅,头部出汗,口渴心烦等症状,热呈间歇型发作,这是引发了水饮病的缘故,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温散水饮。

【释方】本方在临床上治疗水饮证有效,如主治症状的微结、小便不利、渴等,都是水饮病的征候,除柴胡、桂枝的统调营卫而外,栝楼根止渴,牡蛎消水,干姜振奋胃机能,黄芩消炎,因此达到清热、去烦、和表里的目的。

上一章:张仲景·伤寒论第147条
下一章:刘渡舟·伤寒论第147条
目录